钢材:透过供需预测下半年钢材价格走势

2014-6-19 9:54:08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随着青岛港清查骗贷风波深入,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再次下行, 包括工行在内,多家内资银行宣布涉及青岛港骗贷事件,涉及金额接近150亿元人民币。一旦对标的库存进行清理,或者说银行对于铁矿石的信贷开始收紧,就会使以往的隐性库存转为显性库存,短期内加剧铁矿石供需失衡的状态。随着这一事件的发酵,大量的铁矿石隐性库存会显现出来,就会冲击现货市场。另一方面,随着事件进一步发酵,未来银行对于融资铁矿石的态度就会更加谨慎,加剧资金紧张的局势。从铁矿石这个点上去看下半年的钢价走势,将会非常有预见性,也是笔者从特别的角度看钢价的一个尝试.

青岛港骗贷事件的前因后果

端午节前后,青岛港调查贸易融资骗贷的消息,在大宗商品市场上掀起了新一轮风波。德诚与四家不同的仓储公司分别出具仓单,然后利用银行信息不对称的漏洞,去不同银行重复质押,实际的银行贷款敞口超过10亿元。

这次涉及调查的是重复质押,主要是铜和铝,但数量不大,因为青岛港主要以铁矿石和橡胶进口为主,而铜进口量比较大的是上海和宁波港,氧化铝进口则以连云港为主。涉案的融资铜和铝的具体操作手法与前两年盛行的钢贸重复质押如出一辙——作为第三方的仓储公司与企业相互勾结,甚至串通银行放贷人员,针对同一批货物,开具多张仓单,然后企业分头去找不同银行质押骗取多笔贷款。

这种重复质押融资的操作手法与此前市场广泛关注的贸易融资有所不同。重复质押融资是企业以同一批货物的货权,在不同的银行获得贷款,而贸易融资是企业通过国内银行开具远期信用证,拿货后迅速脱手套现,从而有两个多月的时间窗口使用这笔资金。

自2009年起,一些钢贸企业便通过虚假注资担保公司,以抵押质押、重复抵押、互保联保的方式,大量套取银行贷款。这些企业在骗取银行贷款之后,又变身为投资公司,将所得资金投向房地产、股票、期货,甚至高利贷等高风险行业。

实际上,铁矿石更为普遍的套利是通过贸易融资的手段,目前整个银行对进口铁矿石融资的贷款规模在200亿元左右,以国有五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主。由于近期进口矿价格下滑明显,已经造成一些企业因无力偿还银行贷款,而通过实力较好的国有钢厂或贸易商进行“托盘”,力防出现违约。

自从年初以来,港口铁矿石库存节节攀高。据5月30日的统计,全国34个港口铁矿石库存高达1.13亿吨,较上月末上涨598万吨,刷新历史记录。同时,铁矿石价格持续下跌,至6月2日进口铁矿石价格从年初的134.75美元/干吨已跌至91.75美元/干吨,跌幅近32%。

这些企业先通过境外银行开具的延期付款(90-180天)美元信用证,在境外购买大量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并运至港口保税仓库后出售,到时将销售款偿还美元信用证贷款即可。

这种做法的最大好处,是企业在偿还美元信用证贷款前,可以有一定时间自由支配销售资金,用于短期投资获利。过去数年人民币单边升值期间,这些企业借此既能赚取一定汇兑收益,还有短期投资收益。

而在贸易融资风险曝光之后,外资银行只收不贷,加剧相关企业的流动性风险,而所质押的铁矿石会被取得控制权的银行短期内抛售回笼资金,加速进口铁矿石的跌价风险,由于近期欧洲再次降息,内外息差的存在不可能让外资银行放弃贸易融资这块业务,只不过会在短期内降低杠杆比率,控制风险.

连环微刺激,稳增长力度加大

一季度经济增速低于去年四季度及同期水平,市场普遍感觉 “偏冷”。3月工业生产在前2个月显著放缓至5年来低点后小幅回升,但仍处较低水平;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6个月回落,比去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跌至10年来低点,下行态势仍明显,其中中央投资项目持续3个月回落(其中也有高基数影响因素);一季度消费扭转连续2个月加速回落态势,有小幅改善迹象,但仍低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外需总体形势趋向好转,但短期面临的不确定较大。

2013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控制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适度增长,201 3年下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7.14万亿元,比上半年减少3.01万亿元。积极的财政政策执行力度弱于往年水平,2013年财政收入增长达到10 .1%,超出预算目标2.1个百分点,而财政支出与预算数基本持平,仅增长10.9%,而2013年财政支出得以完成全年预算支出目标主要靠年终“突击花钱”。2014年1~2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1.1%,财政支出增长6%,均低于预算8%和9.5%的水平。考虑到资金投放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滞后半年,2013年上半年融资总量扩大和下半年减少是2013年下半年经济稳中有升,而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减缓的影响因素之一。

无疑,投资仍是短期“稳增长”的关键一招,承担着稳增长 “调节器”作用(效果立竿见影,可防止风险急剧扩大)。3月19日,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后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强对错综复杂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并在今年首次提出要 “抓紧出台已确定的扩内需、稳增长措施”,会议决定加快重点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及时拨付预算资金,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数据显示,一季度固定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12.8%,比1-2月增速回落1.8个百分点 (比去年同期回落6.8个百分点),但国家预算资金增长18.20%,比1-2月大幅提高12.9个百分点。国家预算投资资金增速大幅回升,表明政府在3月下旬已相应加强了“稳增长”调节力度。

此后,4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确定了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快铁路建设措施;4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决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在铁路、港口等交通基础设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重大清洁能源工程,油气管网及储气设施、现代煤化工和石化产业基地等方面,推出80个示范项目向社会招标,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这些“规模性”投资措施将有力推动基建领域投资增长,不仅可以扩大当期有效投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更有利于弥补历史欠账和促进区域均衡。

面对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同时防止房地产风险加剧引发相关风险连锁暴露,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组合中,“稳增长”和“防风险”压力显著增加。市场对政策转向宽松的预期因此越来越强烈,真正降息降准的呼声也非常高。

但新一届政府的“稳增长”力度往往出其不意。需要注意的是,与传统导向性刺激政策不同,这些微刺激措施充分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宏观调控“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政策逻辑,诸如放宽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放宽社会力量办医准入,由于各种现实制约,短期难以见到明显效果,更多还是落实简政放权等年度改革的一项既定任务。中性条件下,经济季度增速7.2%是“合理区间”的底线,在此区间,政策的重点在“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上,而“不能把今天的垫脚石变成明天的绊脚石”。

新一届政府“稳增长”措施中体现出鲜明的“双轨制”特征。

一方面,加快相关投资力度和资金拨付,形成“稳增长”的拉力;另一方面,进一步简政放权、微观放活,扩大中小微企业减税等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和经济内生动能,是长效措施,培育后劲。“双轨”齐下,相得益彰。加快相关投资进度,绝不仅只为短期拉动经济增长,更是调结构、转方式的载体和抓手,这些投资本身也是简政放权和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此外,还通过对县域农村银行定向降准加强金融对“三农”支持,支持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这与规模刺激有本质区别。

另一个佐证是,在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下,一季度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压力只增不减 (以及严格落实国务院“约法三章”)。

下半年钢价走势预测

根据以上两个宏观视点来预测,下半年钢价的走势将会前低后高,一方面经过长期的下跌后,钢价由于去杠杆已经基本完成,现在市场参与基本有限,包括钢厂和贸易商都是以自有资金为主参与交易,基本没有放大杠杆的意愿和途径,而对于去产能化,由于今年的淘汰落后产能基本包干到省到市,政策腾挪的空间不会很大,以前是转移,现在是采用硬措施销毁生产设备,所以力度加大,在市场的配合下,去产能的效果也明显。

在内资银行对钢铁行业的资金支撑日渐减少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将会通过其他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如近年以来风靡国内的”内保外贷”或者直接信用证融资等模式,只要有利差的存在,模式和方法都是可以解决的事情 。

包括近期市场热炒的各类产品,由于目前市场的不规范,也由于市场发行产品的主体地位不明确和国家对于金融混业的支持,包括基金子公司,银行,小贷公司等机构发行产品的热情不减,而且现在包括股权,债权,债权,融资租赁等新型融资模式层出不穷,只要本身行业有前景,资金不是问题,关键是资金成本不能过高。

后期虽然不会有强刺激政策,但持续性的微刺激措施继续加码的可能性较大,对钢市将形成长期利好。从实际层面来看,各地棚改建设、铁路等交投基建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在提速,微刺激项目存在夏季追赶进度的刚性需求,因此笔者认为随着晴好天气增多,户外工程项目将进入加速赶工期;钢材需求的释放也将较为集中的得以体现,钢材市场或将再次迎来终端需求集中释放高峰期,迎来淡季不淡的反弹行情。

(关键字:钢材 钢材价格 供需)

(责任编辑: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