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公布6月份钢铁行业运行数据,结合海关进出口数据如下:
2014年6月份我国粗钢产量6929万吨,同比增长4.5%,日均产量230.97万吨,较上月增长1.66%;1-6月我国粗钢产量41191万吨,同比增长3%;
6月我国生铁产量6001万吨,同比增长2.3%;1-6月我国生铁产量36202万吨,同比增长0.5%;
6月我国钢材产量9805万吨,同比增长7.1%;1-6月我国钢材产量55225万吨,同比增长6.4%;
6月我国出口钢材707万吨,较上月减少100万吨,同比增长33.65%;1-6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4101万吨,同比增长33.6%;
6月我国进口钢材113万吨,较上月减少9万吨,同比增长4.63%;1-6月我国累计进口钢材725万吨,同比增长6.1%;
6月我国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7457万吨,较上月减少281万吨,同比增长19.7%;1-6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45716万吨,同比增长19.1%。
6月以来,国内钢材价格暂时企稳,在产能过剩、产量持续回升的背景下,出现这种情形说明终端需求确实出现了阶段性的企稳回升。与此同时,上游焦炭等原材料价格仍不断下行,导致钢厂盈利水平出现了持续改善,并创出2011年以来新高,表明在产业链收缩的大背景下,钢厂在黑色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钢厂盈利恢复,有助于改善行业经营现状,但最终可能刺激供应量过快回升,导致供需格局恶化,市场下跌空间有再度开启的可能。
6月底以来,螺纹钢期货价格振荡反弹,一方面,前期定向宽松政策开始作用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基础投资增幅加快对经济托底效应明显。另一方面,政府一系列“定向”措施,让市场意识到政府对经济增长放缓依然握有底限,市场预期转为乐观。但现货价格并未跟随期货价格上涨,反映了实际供需格局并未出现明显改善,主要体现在:一是上周上海终端线螺采购量1.34万吨,环比前周1.59万吨继续下降15.81%;二是盈利持续好转的同时,供给弹性也逐步释放,上周唐山高炉产能利用率为95.30%,环比继续攀升,供应压力增大。金模钢铁网首席运营官罗百辉认为,从季节性特征看,7月也非钢材行业的强势月份。预计钢材价格在短期企稳之后仍可能再度步入下跌通道。
“随着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预计后期仅会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以稳定经济增长的需求,大规模刺激政策的适用将更加审慎,我国钢材需求将进入低速增长期或平稳发展期。”罗百辉表示,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国内焦炭需求都将难有大幅提升空间,产能过剩已经常态化。鉴于此,决定焦炭价格未来走势的关键点已经转向供给端,即焦化企业唯有通过调整产量,或实现产能出清,以加速供给端收缩才能被动实现市场价格企稳回升。但从目前焦化行业开工率看,供应端态势却向着相反的方向演变:数据显示,4月以来,焦化行业开工率持续回升,大型焦化厂的开工水平已经提升到90%附近。加之港口库存创历史新高,供应长期充足格局不会改变,处于历史低位的焦炭价格仍将继续承压下行。
在黑色金属产业链的价格传导中,各环节议价能力对其市场走势具有重要意义。去年下半年以来,在总量收缩的产业链中,钢铁行业话语权已经大幅提升,而上游原材料的市场地位持续弱化,从而导致盈利改善背景下的利益分配格局出现新的变化,即传统的价格传导机制失灵,下游盈利改善难以带动上游产品价格企稳回升。这一点从产业链各环节产品价格涨跌幅的差异中可见一斑。以焦煤为例,二季度国内焦煤平均价格下跌了约13%,而上海三级螺纹钢价格仅下滑不足4%。在供应过剩严重的焦炭焦煤市场,钢铁行业盈利改善难以带动上游市场走出泥潭,这种话语权不均衡现状的长期存在将导致中期煤焦市场仍将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总体上,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处于淡旺季切换时段,建筑业、机械、汽车等钢铁下游行业开工情况出现一定回落,但粗钢产量持续上升,主要与存货周期有关。6月份钢铁产业链存货已降至低位,尤其是钢材社会库存已至往年年内极低水平,存货的供给能力大幅下降,推动钢厂订单在淡季回升,存货周期有望在三季度延续,加上微刺激政策对需求的积极效应,三季度钢厂订单有望维持在较优水平;6月出口环比略降但仍维持在相对高位,同比维持高速增长。从国内外价差来看,6月国内钢价仍处于低位,价差优势并未缩小。出口环比回落可能与北半球需求向淡季切换有关;6月铁矿石日均进口量与5月基本持平,反映当月海外矿山产能投放未有明显增量。从外矿投产节奏来看,三季度环比增量不大,为矿价阶段性反弹提供喘息窗口,预计矿石进口量维持稳中略升节奏。
未来判断产能中周期与存货短周期在三季度共振:二季度在产能周期有利、需求周期和存货周期不利的情况下,冶炼环节仍获得可观利润。三季度存货周期发生积极变化,与产能周期发生共振,推动已在高位的钢厂产能利用率再上台阶,冶炼利润继续提升。
(关键字:钢材 企稳转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