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涨跌两难 震荡盘整
近期来,国内铁矿石相对平稳,价格没有太大波动,大涨不上,深跌不下,经营者预见铁矿石市场进入观望期,价格处于盘整期。
据经营者在销售中反馈的信息,这段时间整个铁矿石市场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价格相对稳定,个别地区只是略有下跌。如在最近一周,辽宁地区66%铁精粉出厂价格保持680元/吨;在南方的安徽地区65%铁精粉出厂价格稳定在660元/吨;湖北地区63%铁精粉出厂价格保持700元/吨左右;广东地区64%铁精粉出厂价格保持550元/吨。东北地区铁矿石市场价格略有下跌,鞍山65%铁精粉湿基不含税出厂价在520-530元/吨,较上周小幅下跌10元/吨;辽阳65%铁精粉湿基不含税出厂价510-520元/吨,也小跌10元/吨。
进口矿市场尚无起色,交易清淡,价格盘整下行。截止本周四,普氏62%粉矿价格降至79.75美元/吨(CIF),较上周末下跌0.5美元/吨。国内港口现货进口矿市场价格下跌5-10元/吨,PB粉矿价格565-570元/吨,58%杨迪粉矿价格480-490元/吨,63.5%巴西粗粉矿价格575-585元/吨,PB块矿价格685-695元/吨。外盘铁矿石市场价格震荡运行,澳大利亚PB粉矿78.5-79.5-美元/吨(CIF),65%巴西粉矿88-89美元/吨(CIF),较上周五下跌0.5-1美元/吨。
从近期铁矿石市场交易情况来看显得清淡,没有出现“金九银十”旺季的旺盛景象,下游终端用户采购并不积极,基本按计划量,按部就班进行,南方多数地区属于“一月一定价”的经营模式,市场矿价无太大明显变化,但实际成交不佳,市场显得疲软、低迷。而不少钢铁企业对进口矿的依赖性较强,加上临近月底,资金紧缺矛盾凸现,多数钢厂提高进口矿配比,对国内矿采购量有所减少,且采购热情普遍不高。所以说,近期中小矿山及贸易商的铁矿石销售不畅,出货较难,销量萎缩,矿山库存压力大。
北方地区尽管气温在逐渐下降,但当地的一些钢厂铁矿石的“冬储”尚未启动,对铁矿石的需求并没有出现增长的迹象,加上当地的矿粉资源外流困难,市场活跃度较低,交易平淡,导致时下部分矿山库存较高。
在分析后期铁矿石市场行情走势时,一些经营者及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铁矿市场又进入了观望期,价格涨跌两难。且影响市场行情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显现,引起经营者和矿山的关注。
诸如,下游终端有效需求强度或将减弱。近期钢厂检修增多,一些钢厂原本在年底检修的提前到9、10月份,产能释放受阻,产量减少,对铁矿石需求量也相应下降。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为6754万吨、5889万吨和9575万吨,同比分别持平、下降0.5%和增长1.7%。结合钢材进出口量计算,9月份我国粗钢和钢材资源供应量分别为5994万吨和8859万吨,同比分别减少370万吨和减少188万吨,分别下降5.8%和下降2.1%。
再有,APEC会议环保整顿的影响,部分钢厂减产或停产。据悉,APEC会议期间唐山地区钢厂限产主要集中在烧结机。时下,由于河北一些烧结机关停,进口块矿溢价有所变化。但受钢坯价格冲高回落以及河北环保整顿的影响,钢厂停产、限产范围将会被要求进一步扩大,对铁矿石需求减少,后期市场价格将继续小幅波动。
还有,海运市场行情的变化波及铁矿石市场走势。这周国际铁矿石海运费整体上涨,截止本周四,巴西至中国航线海运费20.375美元/吨,较上周四上涨3.386美元;西澳至中国航线海运费8.859美元/吨,上涨1.669美元。后期海运市场行情是否出现新的变化,尚难预料,这对进口矿市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此外,国内矿山关停增多。今年以来铁矿石市场价格连续下跌,对国内矿山带来很大影响,效益大幅跳水,不少中小型矿山经营亏损,债台高筑,难以正常运行。有经济学家预测国内矿业企业的平均负债率可能高于75%,一些小矿企难逃关停整合的命运。目前已有一些中小型矿山减产、停产,产量增幅明显减弱。据数据显示,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从2001年的21138万吨,增长至2013年的145101万吨,增长近6倍,年均增长17.4%,年增幅最高达39.9%。而今年1—8月,全国生铁累计产量为4.8亿吨,累计同比增长仅0.45%,明显低于2013年同期6.6%的增速。
上述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将波及后期国内铁矿石市场行情。业内人士认为,就目前铁矿石供需状况来看,依然供给大于需求,阶段性的供大于求格局不会根本性的改变,铁矿石供给压力明显。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共进口铁矿石6.1亿吨,同比增长16.8%,虽然今年以来进口增速逐月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是今年进口整体增速均处于高位,1-8月同比增长较去年增加8.6个百分点,且进口量也处于历史最高位。
由此看来,预计短期内铁矿石市场价格总体趋稳,或小幅波动,不会出现跌宕起伏的行情。
(关键字:铁矿石 铁矿石市场 铁矿石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