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周一文章指出,中国对用于建造摩天大楼、生产汽车和修建桥梁所需矿产资源的渴求导致关键性大宗商品价格和产量在过去十年飙升,而现在,这些商品的出口国正在感受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对这一热潮的沉重打击。
受影响最严重的有澳大利亚和巴西这样的大出口国,而对几内亚、印度尼西亚和蒙古等资源丰富,矿产出口在经济和就业各方面有过高比例的国家,这样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专注于铁矿石和煤炭等关键原材料大宗商品出口的国家,低迷的需求和价格的下跌正在大规模降低政府税务收入,带来更大的贸易赤字,并影响到本国货币的价值。
澳大利亚元兑美元汇率在11月的时候跌至四年低位,部分原因就是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以及中国对这些大宗商品需求增长的放缓。
摩根大通在近期降低了对澳大利亚经济2015年增长率的预期,新的预测值是2.8%,明显低于之前3.3%的目标。巴西则是把自己的2014年增长预期从1.8%减半至0.8%。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两国的矿产利润在经济中的占比过去15年中增长至两倍以上。
大宗商品价格崩盘的更长期影响势必更加深远,可能伤及出产国家的经济,同时使得西方消费经济体的购买力大大提升。中等规模矿产商克里夫自然资源公司正在澳大利亚进行裁员,公司首席执行官洛伦索-贡萨尔维斯(Lourenco Goncalves)说,“供应过量的影响将是严重的。”
与此同时,部分全球最大的矿产企业依然表示,它们将继续执行维持创纪录产量的计划。力拓集团和必和必拓都在以创纪录的速度自澳大利亚西北部偏远地区运出矿产品。
对小一些的国家而言,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增长也更加明显。世界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2000年到2012年,几内亚矿产业利润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增长三倍以上至18.3%。在蒙古,这个比例同期也接近翻倍至11.9%。
就目前而言,没有任何国家可以缓冲中国颓势形成的冲击,虽然必和必拓等矿产巨头的高管寄希望于印度可以吸收部分新的产量,但是他们也承认,未来十年的市场基调还将由中国来决定。
没有什么大宗商品像铁矿石那样依赖中国:中国的钢产量占世界总量的一半,而98%的铁矿石都被用于钢铁的制造。海运铁矿石市场的年贸易量约为12亿吨,中国进口了其中的三分之二。
越来越多国家加入了出口国的行列来满足中国需求:2003年,年出口铁矿石在1000万吨以上的国家是8个,2013年时候,这个数字接近翻倍至15个。
全球顶级铁矿石出口国澳大利亚,过去一年中有80%的铁矿石被运到了中国,价值大约是670亿美元。巴西也有一半的铁矿石产量被出口到中国。
在中国钢铁行业将会继续扩大,从而需要更多铁矿石的预期下,过去几年中,这些国家的矿产企业大规模提升产量增加雇佣,在铁路和港口上大量投资。
而实际上,在2014年的前八个月中,中国钢铁消费量下降0.3%至5000万吨,是14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降幅。
晨星证券的分析师丹尼尔-罗尔(Daniel Rohr)指出,“中国已经进入了更缓慢钢铁消费的模式中,更接近典型的现代西方发达国家。”
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铁矿石供应过剩的加剧:花旗集团的估算显示,到2018年的时候,铁矿石供应每年会有3000万吨的盈余,届时的价格可能会被压低至每吨50美元范围。铁矿石价格在2014年年初的时候是每吨135美元,而到了上周五的时候,已经跌至每吨69.80美元。
对铁矿石行业而言,一个明显的回应应该是大规模降低产量,而事实上没有人愿意让步。澳大利亚和巴西将会想办法打击其他市场参与者。澳大利亚在海运铁矿石市场中已经有约一半的市场份额。
必和必拓和力拓集团已经在铁路和港口上投资数十亿美元,两家公司都说将会继续提高产量以降低成本,从而弥补更低价格的负面影响。这意味着需要和劳动力,餐饮服务和机械等供应方重新协商,并可能有成千上万的裁员。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麦安哲(Andrew Mackenzie)在近期表示,“总体上来说,当你提高了产能之后,一旦停止生产,结果就是单位成本反而变得更高。我们希望总是从现有产能中最大化产量。”
此外,等待铁矿石的还有废钢这一威胁。几年之内,中国将从第一批大规模生产的钢铁中收获大量废钢,一旦数量足够大,废钢会成为相对铁矿石的一个可以被接受的替代品。麦安哲说,“回收材料的数量将会增加,这意味着从废钢生产的钢铁会越来越多,而不是使用铁矿石和冶金煤。”
废钢的加入将使得大宗商品的供过于求局面进一步恶化,对全球经济也会有更低价格的影响。
(关键字:铁矿石 煤炭 原材料大宗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