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乐观看法充斥亚洲大宗商品市场

2015-6-16 9:39:20来源:矿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亚洲大宗商品领域似乎有一场谨慎乐观情绪的爆发。过去一段时间,在亚洲地区的四大商品会议(新加坡铁矿石论坛、亚洲矿业大会、吉隆坡亚洲石油天然气会议和香港的LME亚洲年会)上,谨慎乐观这个词被提到多少次真是让人记不清了。

不过,解释什么是谨慎乐观的情绪却是一件更具挑战的事情。市场的一般看法是大宗商品价格最坏时期已过去,从投资角度看,这个行业再度值得关注。

当然,也可以认为参会者在这4次会议上这么说只是为了吸引买家入场(最多是他们的期望而已)。但关键是,对未来价格上涨的良好预期如何才能转变为行动。

从定价角度来看,目前广泛的共识是市场强劲上涨的可能性非常低,而厂商、贸易商、买家和投资者的预测却是价格缓慢走升,因为增长的需求要消化掉矿业过度投资产生的供应。

在近日举行的亚洲矿业大会上,这股审慎乐观气氛最明显的是在投资圈。随着铁矿石、煤炭及石油等许多大宗商品都已经由2011年高位大幅下跌,规模较小的开发及生产业者变得几乎无法找到资金。

澳洲S&P/ASX 300金属与矿业指数AXMM的成份股以小型开发商居多。他们希望借由挂牌上市而募集资金。这个指数自从2011年4月触及高位后,已经大跌49%。

在加拿大的小型开发商也有性质类似的S&P/TSX创业综合指数,这个指数从2011年3月以来重挫71%。

正如美国投资基金斯普罗特(Sprott)董事长里克·鲁尔(Rick Rule)所点出的,“这代表这些指数目前已经比4年前明显更具投资价值”。

关键在于找出适当的企业加以投资,因为现在仍然有大量苟延残喘的上市企业。这些公司毫无任何有价值的资产,也没有发展任何资源项目的机会。

其他与会投资者认为,资源行业还会进一步下滑,主要是借此迫使一些僵尸企业破产,并促使一些有问题的运营商离开该行业。开发矿产项目总是伴随着高风险,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不确定性,但有有一点愈发清楚,那就是任何认真考虑投资于资源项目的人都会比几年前要谨慎得多。

大宗商品领域的私募股权基金很高兴地表示,投资者的兴趣转浓,并且有资金流入,特别是还有一些高净值客户希望将部分现金资产从股市分散出去,因为他们认为股票估值已远远超过许多国家的实际经济状况。

不过所有的基金经理都强调,资源项目的管理质量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其重要性可能更甚于资源本身的质量与来自项目所在地司法当局的挑战,甚至也高过所开采商品的长期价格前景。

私募股权基金对上市公司的热情也较低,再加上大型银行基本退出大宗商品项目融资,新开发项目可能获得融资的途径将发生变化。首次公开发行(IPO)将减少,长期投资承诺将增加,特殊架构的投资方式可能也将更受欢迎,例如借壳上市和收取权利金等。

不过,投资者提供大宗商品开发融资时也更加挑剔。看起来,黄金和铜最受欢迎,其次是锌和镍等有更多供应限制的金属,再次为钨等稀有金属;铁矿石和煤炭则死气沉沉,两者都不受待见,惟一的例外是不瞄准出口市场而供应特定和现有内需的煤炭项目。总的来说,谨慎乐观的意思是大宗商品投资兴趣重燃,但要认识到投资回报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投资才能实现。

(关键字:铁矿石 大宗商品 亚洲)

(责任编辑: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