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今年前五个月钢产量下降1.6%

2015-6-17 9:40:43来源:中国冶金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的钢产量下降1.6%,至3.4亿吨,今年每个月的产量均低于2014年同期水平。在新常态下,中国的钢铁行业未能找到积极的需求刺激因素来引发下一阶段的增长,同时还要努力克服产能过剩问题。

我国5月份粗钢产量下降,延续了近五个月来的下滑势头,主要是受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拖累。经济放缓使中国庞大的建筑行业受到冲击,同时也导致成千上万的钢铁工人失业。

分析师预计,中国今年的钢铁产量将出现下滑,为官方有记录以来的40多年时间里的首次下滑。中国去年的粗钢产量仅增长0.9%,为历史最低增速。

尽管我国钢铁工业在含硼钢材出口退税取消以及贸易摩擦频繁的情况下,钢材出口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欧美地区钢材需求复苏,我国钢材价格的持续下行,我国钢材产品的规模优势和价格优势凸显,我国钢材出口仍保持增长趋势。2015年5月份我国出口钢材920万吨,较上月增加66万吨,同比增长14.0%;1-5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4352万吨,同比增长28.2%。预计后期我国钢材出口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2015年我国钢材出口量有望突破1亿吨。

6月9日是世界认可日,国家认监委当天发布了《共同推动认证认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倡议通过加强沿线国家的双多边合作,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建设相适应的认证认可合作互认进程。通过认证认可的国际合作互认,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出口产品面临的重复检测、重复认证等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据中国冶金报测算,目前,在52个亚投行成员国和地区中,涉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有26个,人均钢消费量为101.6公斤,粗钢消费量为2.7亿吨。2014年,我国向这2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钢材3448.9万吨,占这些国家和地区钢材消费量的12.7%。未来30年,这些国家和地区人均粗钢消费量若能达到目前世界人均水平235公斤,则将有3.6亿吨的增长空间,“一带一路”将为我国带来巨大钢材出口需求。
 

(关键字:钢铁 钢产量)

(责任编辑: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