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15(第六届)中国钢铁节能减排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司司长高云虎表示,随着节能法律法规在“十二五”期间得到更新,节能标准的约束力“十三五”期间将得到进一步强化。相关专家表示,“十三五”期间钢铁行业将成为环境治理重点领域,结合我国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推进,不能满足环保要求的钢铁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
此外,在该论坛上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透露,中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首批试点行业将包括钢铁、电力等6个行业。争取在2016或2017年,实现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每生产1吨钢铁要排放1.6至2吨二氧化碳,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估计未来碳交易会逐渐活跃起来。”
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下月实施
为适应钢铁行业发展新常态,强化节能环保约束,进一步完善行业事中事后管理,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工信部新修订的《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新版的规范条件提升了环保标准,例如,将烧结球团焙烧设备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由原≤600mg/m3提高到≤200mg/m3(特殊保护措施地区为180mg/m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由原≤500 mg/m3提高到≤300 mg/m3。
据悉,即将发布的《钢铁工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也将企业能耗总量实现零增长,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作为钢铁业未来发展目标之一。
高云虎在上述论坛中提及,我国钢铁行业能效相比国际先进水平就有近10个百分点的差距,不断缩小差距才能满足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随着节能法律法规“十二五”期间得到更新,节能标准的约束力“十三五”期间将得到进一步强化。根据部署,“十三五”期间钢铁工业排放标准将大幅收紧,烧结机头颗粒物、炼铁颗粒烧结机头二氧化硫等主要排放标准将分别降低60%、92%和90%。
环保约束力加码,企业成本上升,对当前产能过剩、钢价下跌的钢铁行业而言,压力凸现。但业内专家认为,除国家下达硬性产能淘汰目标外,环保标准的约束也可能是化解产能过剩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上述论坛上,冶金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就表示,环保标准提升将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生产结构调整,也将促使不能满足环保要求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
碳排放交易体系或明年推开
在碳排放方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我国目前已在北京、上海等7个省份试点建立了碳交易市场。蒋兆理透露,中国将在2016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他表示,争取在2016或2017年,实现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另外,蒋兆理还表示,全国碳市场开启后,排放量将达20亿吨至30亿吨,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仅考虑现货交易,市场规模可达12亿元至300亿元,若考虑期货,市场规模可达400亿元至1200亿元。
同时,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将先在钢铁、电力、冶金、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试点。李新创表示,钢铁工业是碳减排的重点行业,钢铁行业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7%,中国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全国15%。因而钢铁行业将作为首批纳入碳排放交易的行业之一。
张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每生产1吨钢铁要排放1.6至2吨的二氧化碳,钢铁企业是名副其实的排碳大户。” 但是,张琳也提及,就她了解而言,除了7个试点省份外,其它省份还没有建立严格的碳排放标准和配额。
“在日益加码的环保标准面前,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并先在钢铁等行业试点,估计未来碳交易会逐渐活跃起来。”张琳说。
碳交易由试点向全国碳市场过渡,相关专家认为这一过程是否顺利,取决于全国碳市场顶层设计。比如,试点阶段结余的配额是不是能转换成全国的配额继续有效,能否更清晰地界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怎样严格执法等。
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裁周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全国碳市场开启后,需要完善相关立法,要有科学完整的顶层设计;在配额发放方面,要有坚强的数据支撑,配额适度从紧;此外,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政府适度介入。
(关键字:钢铁 环保 碳排放交易 十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