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尔街日报中文网报道,据花旗(Citi)估计,2014年,全球四大铁矿石供应商力拓、必和必拓、巴西的淡水河谷(Vale SA)和澳大利亚的Fortescue Metals Group Ltd.总共占据了全球铁矿石发货量的71%,高于2009-2013年65%的平均水平。花旗预计,到2018年,这四大铁矿石供应商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将升至80%。
四大巨头目前也没有减产的迹象。
必和必拓周三称,截止6月的财年,该公司铁矿石产量增长14%,达到创纪录的2.33亿吨,而在接下来的一个财年,其产量有望进一步增长6%。力拓上周称,将坚持推进西澳洲皮尔巴拉(Pilbara)铁矿的增产计划,其产量将在未来几年达到3.6亿吨,高于2014年的约2.8亿吨。淡水河谷则力争到2018年将铁矿石产量提高至4.5亿吨,较2014年的产量增加逾三分之一。
如今,随着中国的需求增速逐渐放缓,铁矿石价格跌至每吨52美元,接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矿产巨头们这一次打的算盘仍然是,它们宁愿在价格较低时生产尽可能多的铁矿石,而不愿在市场紧俏致使价格上涨时减少产量。
得益于规模效应,矿产巨头能够将运营成本保持在足够低的水平,这样一来,即使是在价格疲软的情况下,它们每生产一顿铁矿石也依然能获得合理的利润率。矿产巨头同样也不愿由于减产而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大型竞争对手。与此同时,反垄断条款的设立也使得它们无法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来共同限制铁矿石供应。
在截至去年12月的六个月中,必和必拓铁矿石业务的利润同比下滑35%。该公司将于下月公布全年业绩。
力拓和必和必拓均表示,它们在几年前制定的扩张计划符合各自股东的最佳利益。任何变动都需要管理层彻底改变看法才行。
小型生产商或许会退出市场。在中国,一路下跌的价格已迫使一些私人矿井关门歇业。中国的生产成本位居全球前列。
杰弗瑞(Jefferies)分析师拉菲米纳(Christopher LaFemina)表示,为了应对价格下滑,预计生产成本较高的其他矿产商将继续削减产能。
(关键字:铁矿石 增产 小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