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钢铁流通领域出现“钢弱矿强”现象。即钢材市场疲软,价格走低;铁矿石市场转强,价格回升,“矿强于钢”。不过,业界人士认为铁矿石市场强势难以持久,影响后期行情的因素依然存在,铁矿石价格不排除震荡回落的可能。
进入9月份以来,铁矿石市场总体趋稳,价格稳中有升。9月1日,河北地区的国产精粉(66%)价格560元/吨,到月底仍维持在560元/吨;进口澳粉(62%)价格由425元/吨,涨至450元/吨,上涨25元/吨,呈现出稳中趋涨的运行态势。
这一周,国产矿市场基本稳定,价格没有太大波动。华北迁安66%干基含税出厂价格(现金)560-570元/吨,东北辽宁北票66%湿基税前现汇出厂价格360-370元/吨,华东山东淄博66%干基含税承兑出厂价格570元/吨,华南广东河源64%干基含税出厂价格(现金)380-390元/吨。
进口矿市场也持续平稳的运行态势,交易清淡,价格以盘整为主,港口的现货价格,PB粉矿价格430元/吨,纽曼块矿价格495元/吨;京唐港混合粉矿价格385元/吨;岚山港PB粉矿价格430元/吨;日照港超特粉矿价格380元/吨;天津港混合粉矿价格397元/吨。
从矿商的交易情况来看,这段时间的铁矿石市场交易平淡,钢铁厂家基本按照计划采购,需求一般,没有明显释放,销售大都不畅,观望气氛浓重,一些地区的铁矿石市场成交量有所萎缩,成交价格小幅回落,“以价换量”,消化库存。
在分析预测后期铁矿石市场行情时,经营者及业内人士认为铁矿石市场“强势”的态势难以持久,目前影响铁矿石市场行情的不确定因素依然不少,主要体现在:
一是铁矿石市场需求存在变数。“金九银十”虽说是传统的钢材市场旺季,但“金九”的旺季已经落空,不仅旺季不旺,而且比淡季更淡,价格一路下跌,钢厂亏损严重,建材、板材价格普遍亏损100-200元/吨,甚至更大,不少钢厂检修、减产、限产,产量减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8月,全国粗钢产量54060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624万吨,降幅1.1%。钢材产量回落,使得铁矿石需求减少。目前钢铁企业的高炉开工率下降,生铁产量也在减少,7月份全国生铁产量为5732.5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89.5万吨,同比下降4.8%;8月份全国生铁产量5760.6万吨,去年同月减少306.8万吨,下降5.1%。后期钢铁企业对铁矿石需求不可能明显增加,或将继续萎缩,支撑铁矿石市场价格强势态势的动力不足。
二是铁矿石市场供给的变数。由于前期铁矿石市场持续疲软,价格连续下跌,不少矿山亏损严重,一批中小型矿山停采,开工率明显下降。据统计,今年前季度,国内规模30万吨的矿山平均开工率20.2%,较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规模30-100万吨的矿山平均开工率21.6%,较去年同期下降32.7个百分点。国内的原矿产量明显减少,8月份的原矿产量继续减少,8月份的原矿产量12381.4万吨,比去年同月减少9.5%,1-8月累计88514万吨,同比减少9.6%。进口矿的进口量也出现变化,据海关数据显示:1-8月,国内共进口铁矿石61328万吨,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0.2%。目前港口的库存量8290万吨,为近3个月以来的高位。据悉,澳洲、巴西的9月发货量创历史新高,10月份中国进口矿到港量或将创历史纪录,供给过剩,供需矛盾凸现,将遏制价格的上涨。
三是钢铁企业的采购政策变数。由于钢材市场持续疲软、低迷,钢价不断下降,钢厂亏损额加大。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万亿元,同比下降17.9%;实现利税390.5亿元,同比下降14.1%;实现利润总额16.4亿元,但主营业务亏损216.8亿元,增亏167.68亿元;亏损企业43户,占统计会员企业户数的42.6%,亏损企业亏损额185.5亿元,同比增长98.5%。7月份亏损面已超过50%,进入最困难状态。在这种状况下,钢厂在铁矿石等钢铁原料采购上普遍采取“控量压价”政策,有的钢厂暂停采购,预计后期钢厂的仍可能继续压低采购价格。
鉴于上述这些因素,预计后期铁矿石市场价格以稳为主,不具备价格上涨的条件,矿价“强势”的态势也将不再存在。
(关键字:铁矿石 钢材 铁矿石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