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素致前三季度进出口“双降” 出口降幅逐月收窄

2015-10-14 8:16:51来源:全景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一边是出口降幅缩窄,一边是连续11个月进口负增长,三季度进出口数据再次显示了外贸形势的严峻。

海关总署10月13日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为17.8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9%,其中出口也出现负增长,增幅下降1.8%,进口下降了15.1%,贸易顺差扩大82.1%。

9月单月,进出口同比下降8.8%,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1.1%和17.7%,是自去年10月以来连续11个月出现负增长。

多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认为,外贸形势不佳是受到国际经济环境不振导致外需疲软、内需不振、大宗商品量增价跌、劳动力成本上升和汇率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不过,出口降幅的缩窄显示了一定的企稳迹象,海关总署判断,四季度进出口将好于三季度。

三大因素拖累外贸增速

针对前三季度外贸同比下降9.7%,甚至出口也出现了负增长的状况,海关总署的解释是全球经济形势仍不乐观、综合成本居高不下和国际大宗商品继续下跌。

海关总署针对3000家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前三季度反映新增出口订单金额同比下降的企业比例由年初的43.5%上升到55.2%。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在发布会上表示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3.1%,比今年7月份的预测值下调了0.2个百分点,而在今年1月份这一预测为3.5%,对于新兴经济体的预测也由此前的4.4%下降到现在的4.0%。

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表示,劳动力成本上涨是削减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原因,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则加深了今年以来进口额的跌幅。此外,今年前8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10.6%,也减弱了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也认为,目前,全球的外贸形势都不太好,中国外贸出现问题并非孤例。目前国内的外贸企业也面临困难,低成本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企业向中高端转型又面临技术、人才、资金、品牌渠道售后服务缺乏等问题。

不过,张燕生也指出,中国对外贸易依然有亮点,例如加工贸易的跌幅大于一般贸易,一般贸易实现顺差,说明中国的进出口结构实际上是在好转。

海关总署的数据也显示,中国对东盟、印度、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和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势良好。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李健指出,进口下降主要原因还是大环境造成的,全球经济都在回落,需求持续低迷,大宗商品、初级商品的价格还是在下跌。

由于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生产和出口大宗商品的主要国家经济都受到影响,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而9月铜材、成品油和铁矿石进口量猛增,环比增幅高达31.43%、16.88%和16.19%,量增价跌显现依然持续。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口持续下跌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在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目前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下跌比较多,面临失去竞争性、海外市场丢失以及订单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压力。

出口现企稳迹象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从单月数据来看,7月份以来,外贸出口降幅在逐步缩窄,数据显示,7月、8月、9月降幅分别为9.5%、6.1%和1.1%。

周世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每年的7到10月是中国出口的传统旺季,这是7-9月出口降幅逐步缩窄的原因之一,预计四季度出口将好于三季度。

李健认为,出口降幅缩窄,主要受中央政府出台的鼓励刺激措施的影响,各个地方也都出台了不少落实外贸稳增长的办法。

他进一步指出,从单月增长速度上看,三季度这三个单月出口降幅有收窄,可以说外贸出口有企稳的迹象,但规模上看并不大,而且就累计数据上看也难言企稳,甚至前9月出口累计增幅较8月份还有扩大。

不过,累积的数据更能反映全年的增长,整体上看,全年的外贸增长还是比较困难的,四季度外贸有可能会企稳,但不论是进出口、出口还是进口,转正的希望都不大。

民生宏观的分析显示,出口跌幅收窄,一方面可能与人民币贬值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国内一系列稳外贸措施以及一带一路项目的逐步落地有关。全球需求并未看到明显改善,主要发达经济体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及股汇市场动荡影响,从6月起普遍放缓。从韩国及中国台湾等出口经济体的数据来看,新兴市场的出口需求也仍未摆脱低迷,四季度出口依然不容乐观。

周世俭表示,现在问题在于出口,如果10月出口增速无法转正,将拖累全年出口增速的转正。从外贸的情况来看,第三季度GDP很可能跌破7%。

他表示,人民币汇率此前的贬值还将在一定的时期内影响中国的进出口,对四季度的进出口形势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李健指出,去年的情况是四季度的进口开始下行,今年四季度的进口可能会因基数变小而受到影响,进口降幅可能会略有收窄,但这个影响不会太大,国内市场的需求始终低迷,进口始终没有相应的回升。

黄颂平称,如果全球没有重大的政治经济突发事件,预计四季度外贸进出口总体情况比三季度要好,出口增速有望回升,进口量降幅将有可能收窄。

四季度外贸如何攻坚?

此前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浙江调研外贸工作时表示,要按照“行动快、方向准、力度大、工作实”的要求,打好四季度外贸攻坚战。要紧紧围绕企业诉求开展工作,在清理进出口环节收费、拓宽外贸融资渠道、促进贸易便利化等方面迅速出台一批含金量高、见效快、能管用的硬招。

对此,周世俭表示,政策的关键取决于公布的时间,10月份是较为适合的时间窗口,现在来看与退税相关的政策出台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汇率的话10月应该不会有太大的调整,在11月人民币进入SDR的表决之后,即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汇率可能将会有一次适度的调整。

李健表示,人民币贬值虽也有影响但关系不大,人民币是跟美元有一个贬值,首先是幅度不大,此外,除美元外,人民币跟日元、欧元以及周边地区的其他货币相比相对并没有贬值,甚至还有所升值。人民币的汇率总体会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四季度是否有可能贬值存在不确定性。

此外,针对贸易顺差的扩大,李健指出,三季度出口和进口的不一样的表现,造成了贸易顺差的持续扩大,顺差扩大的趋势有可能会延续到第四季度。顺差扩大会使外汇占款承受更多压力,这是影响汇率等货币政策的一个因素,但后者所受的影响更为复杂。

周世俭说,四季度要比三季度略有好转,本身四季度是中国企业进口最旺的时候,国家财会制度决定的,用不完的话,明年一季度要上交,四季度进口会好一些。四季度出口的话主要看10月份、11月份的近洋贸易。

张燕生则指出,应当尽量谨慎出台一些应急的政策措施,出台应急措施需要规定明确的退出时间生效时长,应该考虑多出台结构性调整相关的政策,帮助企业进行结构调整。

(关键字:进出口 因素 外贸形势)

(责任编辑: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