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焦炭市场仍无起色价格盘整下行

2015-11-16 10:31:41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最近以来,国内焦炭市场不见起色,继续在疲软、低迷中徘徊,交易平淡,价格盘整下行,没有反弹迹象,经营者对后市行情并不看好,大都持谨慎心态。

据经营者在销售中反馈的情况,在11月份上半个月,各地的焦炭市场价格处于震荡下行通道。在河北、山东地区二级冶金焦出厂价格降至740元/吨和690元/吨,较前期下跌40元/吨和10元/吨;一些地区的焦炭价格下跌10-30元/吨,山西地区二级冶金焦市场价格580-600元/吨,准一级冶金焦610-640元/吨,一级冶金焦报价650-680元/吨;华东地区焦炭市场二级主流报价700-740元/吨,准一级冶金焦价格810-850元/吨;河南安阳地区准一级冶金焦价格680-730元/吨;平顶山地区二级冶金焦价格690-700元/吨,准一级冶金焦价格740元/吨,(均为出厂含税价)。

从近期焦炭市场交易情况来看,厂商普遍感到这段时间焦炭生意平淡,销售不那么顺畅,钢厂大都按计划采购焦炭,销量萎缩,库存增加,销售压力较增大,价格持续阴跌不止,对后市行情不看好,认为目前影响焦炭市场价格走势的主要问题是供大于求矛盾没有缓解,需求不足,是导致焦炭市场价格阴跌的根本原因。

目前,影响焦炭市场的因素体现在:

一是钢材市场持续疲软,直接波及焦炭市场。“金九银十”,钢材市场传统旺季不旺,价格一路下跌,进入11月份,钢市仍无起色,价格阴跌不止,现在的钢材价格已经跌至2001年的低点。但铁矿石、焦炭价格并没有创新低,矿、焦价格强于钢价,钢铁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亏损日趋严重,导致钢企的粗钢和生铁减产,对焦炭需求减少。据统计,今年9月份国内生铁产量5659万吨,环比下降1.8%,同比下降3.9%,1-9月累计产量52997万吨,同比下降1.7%。11、12月份部分钢铁企业年底的检修计划已出,产量继续减少,对焦炭等钢铁原料需求继续需求减少,支撑焦炭市场价格上涨的动力不足。

二是焦化企业面临亏损压力,开工率下降。据业内人士对国内焦化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今年以来,焦炭市场价格连续下跌,2015年9月份,>40毫米焦炭价格指数为179.92点,与去年同比下跌55.91点,环比下降3.94点,平均价格914元/吨,与去年同比下降23.71%,最高1130元/吨,最低750元/吨。≥25-40毫米焦炭价格指数为167.41点,与去年同比下降61.11点,环比下降4.48点,平均价格为822元/吨,同比下降26.80%,最高1110元/吨,最低590元/吨,继续下行。由此致使焦化企业亏损严重。统计显示,今年1-9月份,规模以上焦化企业的实现利润盈亏相抵将近亏损86亿,亏损企业亏损额158亿,企业的负债率79.2%,应收账款715亿。为此,不少焦化企业被迫减产、停产,开工率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焦炭产量3673万吨,环比降1.7%,同比降8.8%,1-9月中国焦炭产量33848万吨,同比降4.7%,国内焦炭产量已连续三个月处于下降状态。10月份国内焦炭产量同比下降9.4%,单月降幅再创新高,明显大于粗钢和生铁3%左右的降幅,有利于缓解供需矛盾。时下,国内一些地区的焦炭市场资源出现偏紧现象,如黑龙江地区的焦炭市场资源紧张,焦化企业“挺价”情绪强烈。同样,华东地区部分焦企库存量不多,资源偏紧,个别焦化企业的11月份合同已订满,不愿下调焦炭出厂价格。

三是焦炭进口量和港口焦炭库存量的变化。9月份,我国炼焦煤进口总量396万吨,环比下跌4.5%,同比下跌12%。1-9月累计进口3626万吨,同比下降18.2%。1-9月累计出口炼焦煤75万吨,同比增长26.1%。国内港口的焦炭库存量有所减少,如沿海六港进口炼焦煤库存总量为397.8万吨,月环比减少127万吨。后期焦炭的出口和库存情况将会发生变化,需要观察和关注。

四是钢厂的焦炭采购政策的变化。由于钢价持续下跌至历史新低,钢厂亏损严重,近期检修减产增多,在焦炭采购上,普遍控制采购量和压低采购价。目前,部分钢厂的焦炭采购价格以下调为主,调降的企业明显增多,幅度10-30元/吨。华东、华北、中西南、东北等地钢厂焦炭采购价均有不同幅度下调。

从上述这些因素来看,预计后期焦炭价格继续盘整下行,低位运行的可能性较大。

(关键字:焦炭 价格 盘整下行)

(责任编辑:00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