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据业内人士消息,中国正考虑修改贸易政策来帮助改变国内铝市严重过剩现状,其中包括提高铝半成品增值税退税和恢复原铝进口关税。目前,铝型材出口包含13%的增值税退税,铝箔出口包含15%的增值税退税,由于最大增值税退税率为17%,故对增值税退税的变动区间可能限制在2%~4%。
对此,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并未听说上述消息,不能判断消息真伪。同时他们也表示疑惑,并称,若消息为真,仅是“治标不治本”的应对之策,建议有关部门应通过促进企业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等政策进行转型升级,寻找治本的解决之道。
传闻所言方法“治标不治本”
“倘若该消息为真,所言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铝产能过剩,而非治本之策。”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崔卫杰对国际商报记者说,“国内铝业产能过剩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具有深刻的体制和时代背景,比如地方政府的政绩冲突、电价政策的区域不平衡等。归根结底还是市场并未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所致。”
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密也未从权威部门听到上述消息。周密表示,消息所描述的“贸易保护”方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供给,但不会根本改变供过于求的大环境。而且所有的政策调整都应与中国对外承诺相一致,否则可能引起其他领域的连锁反应。因此,周密对上述消息真伪有所保留。
今年1~9月,我国铝材累计出口314万吨,同比增长24.5%,这背后便是国内铝产能严重过剩和消费需求不振的现实情况。从2011年开始,国内铝表观消费量增长率逐年放缓,产能扩张却已迈开步伐。
据生意社数据,10月初国内现货铝均价11662.5元/吨,10月末为10307.5元/吨,下跌11.62%。
配合政策寻“标本兼治”之法
周密表示,受全球整体经济再平衡的影响,要真正解决铝过剩的问题,需从增加消费和减少供给两端同时用力。在国内,企业应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向深加工发展,在航空材料等领域增强竞争力,积极拓展需求;在国外,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需与沿线国家更好配合,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增加铝等产品供给。
崔卫杰也强调,缓解和改变产能过剩需要标本兼治。想要“治标”,我国相关部门可以采取类似提高出口退税率、恢复原铝进口关税等边境措施,也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产能合作。若要“治本”,相关部门需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在资源能源等领域率先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同时,由于各地在招商引资中给予的土地、税收、电价等“优惠”会对市场产生严重扭曲作用,因此也应逐步规范,直至取消“优惠”。
(关键字:铝过剩应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