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生二孩”、“养老人”与钢需

2015-11-23 15:06:31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宣布推行“全面二孩”政策和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生二孩”和“养老人”与钢铁行业有何关系呢?会否拉动钢材需求呢?这是钢厂和钢贸商所关注的热点。

业内人士认为,五中全会提出允许一对夫妇可普遍生育二个孩子,该政策调整意味着自1979年实施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已经走入历史。这是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从人口经济学角度来看,它不仅会对我国的人口消长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与钢铁业紧密相关。

放开二胎政策,必将拉动房地产业,楼市需求增长,惠及钢材市场。房地产业分析人士指出,二孩政策影响住房需求结构的变化,改善型的住房需求将会突显,利好改善型住宅建设。这是因为放开二胎后,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原来一家三口变为一家四口。同时,也需要父母或雇佣保姆一起来照顾家庭。此外,住房需求结构也发生变化,原来一家三口的居住需求一般为两房即可,二胎后,住房需求起码变为三房,甚至四房。

在现在的房产市场里,两房的刚需属性已经得到肯定。对部分购房者来说,三房也属于刚性需求。按照现在的家庭构成,三房刚好符合家庭居住需要:父母一间、孩子一间、老人一间。如果不需要老人来带孩子,父母一间、孩子一间,还有一间作为书房或者休闲房间,也是刚需。如果生了二胎。三房不够住。孩子长大后,哪怕性别相同,还是需要一定的个人空间。那个时候:父母一间,孩子一人一间,老人一间,想要三代同堂,四房才是刚需。因此,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后,生二胎的家庭住房状况改善成为必然,这对未来改善型住房项目来讲是利好。

此外,放开二胎政策,将会使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业发展注入更大的动力。由于受传统生子情结影响大,如果一胎女儿很可能还会再生,预计2017年将增加300万到800万的新生儿数量,全国当年的出生人口大概在2200万人左右,而三、四线城市生活成本低,提高了生二胎机率,有利于住房需求增加。

还有,随着孩子的长大,现有很多准备或已经生育二胎的家庭,其第一胎子女往往已经进幼儿园甚至小学。不久,年轻人数量的逐步恢复增加,子女独立分户,外出另住的情况必然出现。对住宅套数的要求会更多地体现出来。这是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多子女不仅仅是多间房,而且要考虑多套房源。

放开二胎,住房成为刚性需求,也将拉动钢材需求,尤其是螺纹钢、线材、盘螺、圆钢等建筑钢材。目前,我国建筑用钢占整个钢材消费量的55%-56%,其中房地产建筑用钢占整个建筑用钢的50%以上。数据显示,一般高层建筑每平方米用钢在80kg左右,多层建筑每平方米用钢量为50kg-60kg,6层-8层的小高层住宅每平方米用钢量为58kg-65kg。房地产业的主要用钢品种为钢筋和线材。

房地产业随着放开二胎政策的实施而发展,亦将带动建筑工程施工、室内五金装潢、冷气工程、管道安装,等等,这些设施的建设都需要钢材。建筑工程机械制造需要优特钢,室内五金装潢,需消耗坚固件、钢门窗,其中各类碳钢、低合金,不可缺少。刚性的住房需求,又将拉动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电需求,家电用钢的需求也将明显增加。

同样,养老产业的发展,养老设施建设加快,也将拉动钢材需求。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中国13.67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同时,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2013年9月6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在全国印发,《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意见》明确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老龄产业的市场十分巨大。到2020年前后初步形成老龄产业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涉及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养老院、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医疗器械、老龄用品产业体系建设,等等。《意见》提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所有城市社区,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40张。

目前,养老基础设施还存在很大缺口。老年健康医疗用品产业、老年食品保健产业、老年生活用品产业、老年居住建筑产业、老年复健及辅助用品产业、老年休闲娱乐用品产业等更是严重缺乏。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进入机构养老的标准,2011年我国尚紧缺650万个床位。此外,目前全国取得养老护理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按照国际上5∶1的护工需求量,缺口将近1000万人。

业内人士指出,老龄产业包括老年产品制造业、老年居住建筑产业、老年复健及辅助用品产业、老年生活护理服务业、老年休闲娱乐用品产业,老龄产业给社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钢材需求的亮点。这些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和老年健康医疗用品产业发展,都需要消耗钢材。以老年居住建筑产业为例,一所养老院或一座老年活动中心,要消耗大量螺纹钢、线材、盘螺等建筑钢材,而且老年居住建筑必须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采用的都是高强度螺纹钢和抗震钢。养老院的配套设施,空调机、电视机、健身器材等,所用的钢材品种更多,家电用钢、机械用钢,需求量很大。一所养老院需要几万吨钢材,建造大型养老中心,消耗的钢材更多。

把智能养老产业列入《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围绕智能养老产业,将拉动智能化装备制造,如老年电子装备、老年医疗器械、机器人等加快发展,亦需要消耗各类价格优钢、特钢。在南京第三届“老博会”上,一款全自动护理床“机器人保姆”,能帮助卧床老人完成翻身、起坐、屈腿、洗头、大小便冲洗、烘干等操作,首次亮相。“这款产品主要是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设计的,只要老人的手还能动,就可以握住按钮简单操作,是居家‘医养融合’的好帮手。”工作人员介绍。尽管价格近2万元,仍然被参观者所看好,有的当场预订。

目前,我国区域老龄产业带将逐步形成。预见在2020年前后,在现有制造业的基础上,将初步形成以老龄用品生产基地为核心的实体产业带,初步形成综合性老龄服务产业带,初步形成以上海、北京、深圳为基础的老龄金融产业带;到2025年前后,基本形成相对成熟的老龄用品产业带,基本形成星罗棋布但各具特色的老龄服务业产业带(如海南养老产业带、黑龙江养老产业带、云南养老产业带等),基本形成以上海、北京、深圳为核心,辐射带动其他大中城市的老龄金融业产业带。随着这些老龄产业带的形成,必将带动建筑业、制造业,也必将拉动钢材的需求。

据有关机构分析,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老龄产业市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进入加速期,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增长到106万亿元,中国老龄产业迎来爆发性增长,是国内外养老企业开拓中国养老市场的最佳时机。

这106万亿元的老年人口的消费市场,对钢铁行业来说,将带来巨大商机。

钢铁企业及钢材经营者应从人口经济学的视角去研究钢材需求的变化。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由于人口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和体现生产关系的生命实体,人口对经济运动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实行全面两孩政策后,预计2030年我国总人口为14.5亿人。人口经济将成为拉动钢材需求的一大动力。

(关键字:钢铁 钢铁行业 钢材需求)

(责任编辑: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