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钢铁行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的产业,受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较大,具有较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我国钢铁行业作为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经过30多年无节制的扩张,“十二五”期间,开始经历一场寒冬,“低效、裁员、污染、滞销”成了钢铁行业的关键词,表明依靠传统的买卖模式已经很难盈利,寻找新的发展模式迫在眉睫。
钢铁大国而不是钢铁强国
我国是一个钢铁大国,从1996年历史性地突破1亿吨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到“十一五”期末,我国钢铁产量已经超过6亿吨,占世界产量近一半,连续保持世界第一大生产国的地位。据业内专家预计,2015年我国钢铁产量有可能达到8亿吨。
“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基本上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钢铁产品的质量、品种、数量不断提高的需求,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我国并非一个钢铁强国,钢铁工业仍处在数量型扩张而不是质量型发展阶段。虽然产能迅速扩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装备水平越来越高,但整个行业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却不是很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偏弱。
由于我国钢铁企业受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劳动生产率较其他钢铁强国明显偏低。而我国钢铁行业一直受政府保护,加之国有企业规模巨大,造成庞大的过剩人员,给企业造成较大负担。因此,我国钢铁企业在经营决策过程中更加注重投入产出比,规模不再成为企业追求的惟一方向,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技术和管理能力、与上下游产业链构建灵活高效的合作机制等成为企业的战略取向。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总体上走的是一条规模扩张的道路,主要依靠资源、能源消耗的不断增长来支撑钢铁工业的发展,同时带来了全社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不断增加,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是全行业总体产能过剩,低水平的产量比重过高。二是全行业企业规模小,而且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三是全行业的产业布局不合理,矛盾突出。四是全行业自主创新、集成创新的能力不强。五是能源、资源、环境严重制约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面临“三低”行情困局
“十二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由盛转衰,钢铁产能由“财富”变成“包袱”,面临着“低价格、低成交、低效益”的行情困局。实际上,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开始,我国钢铁产业就已经遭遇到重创。虽然2009年钢铁产业扭亏为盈,净资产收益率达到3%左右的高点,但随后震荡下行。2011年开始,我国钢铁产业进入微利状态,行业竞争达到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重点钢铁企业利润总额虽然从2012年开始有一定的回升,2014年重点钢厂利润总额为304亿元,同比增加87.54亿元,增长比例为40.36%,但整体利润率仍相对较低。
根据调查,近两年来我国钢铁市场低迷,钢价连续下跌,相对于历史高点跌幅达到44.91%,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供需矛盾不断在扩大;二是由于我国房地产等下游行业状况不佳,导致钢铁行业的表现低迷。
事实上,高产量、低盈利贯穿着“十二五”钢铁工业,我国钢铁行业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国内部分地区的钢铁企业意图通过兼并重组,来促进产业集中和结构优化。然而,国内钢铁产业集中度不增反降,集中度偏低的问题仍没有解决。与此同时,高速粗犷的发展路径不断加剧行业与环境、资源和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矛盾,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开始,钢铁企业面临着不断改革的挑战;二是钢铁企业盈利状况不容乐观,提高盈利能力迫在眉睫;三是钢铁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化解过剩产能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四是钢铁行业的产品结构不合理,有待进一步优化;五是环保政策日趋严格,倒逼企业增加环保投资、追求环保发展;六是钢铁行业资金紧张,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缓解。
“钢铁不是夕阳产业”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认为,“钢铁不是夕阳产业”。钢铁行业除了控制过剩产能,还需要国家、行业、全社会自律。
事实上,我国钢铁产业从“十二五”开始步入成熟期,即整个产业发展速度减缓,大规模扩张周期结束,产销量开始走平,市场趋于规范和相对稳定,利润率趋于平均化。“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转型发展和产业升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钢材消费强度下降,钢材需求增速逐步放缓,我国正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向品种质量提升为主的钢铁需求阶段。尽管如此,我国钢铁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虽然产能仍属于阶段性、结构性相对过剩,但整个产业步入了低速发展期。面对如此艰难境地,钢铁企业突破高产低效的困境,就需加快转型升级。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发布的《2014年原材料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和2015年展望》称,2015年将以妥善处理好化解过剩产能与稳增长的关系为主,一方面要坚决遏制新增产能,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和在建项目监督力度;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先进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产品调整、两化融合等有利于内生增长的投资,围绕国家战略布局重大项目。
我国钢铁行业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结构性节能减排。一是应该严格按照《钢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相关工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严格控制钢铁产能的盲目扩张。二是鼎力推广高强钢筋等高等级钢材,在出产和使用方面加快产品的进级换代,重点解决好减量化用钢的题目。我国钢铁企业可以像西方钢铁强国学习先进经验,改变管理体制,提升生产效率。后期从行业转型发展来看,顺应全球钢铁生产重心转移的历史趋势,转移一批优质产能。目前,“一带一路”政策将为我国钢铁的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新的空间。在产能缩减方面来看,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在转型方面来看,“两化融合”是较为理想的方式。只有这样,长期困扰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节能减排、环境制约、铁矿石资源短缺、成本高企等诸多制约“瓶颈”才能得到缓解。
(关键字:钢铁 发展模式 十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