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螺纹钢的价格从历史顶峰到现在已经大跌了68.7%,行业人士抱怨已经比白菜价还便宜了,钢铁业也已全行业亏损,但中国钢铁业仍未真正去产能。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2015年10月份中国粗钢产量为6612万吨,同比下降3.1%;1~10月中国粗钢产量为67510万吨,同比下降2.2%。折合年产量8.1亿吨,仅比2014年的8.2亿吨降了一点点。可见钢铁价格的大幅调整并未带来钢铁业的产能出清——破产或兼并重组。换言之,中国钢铁市场的价格调整对于结构调整的作用,被严重扭曲和大大延滞了。
诚然,钢铁价格下跌的压力,有一部分是转嫁给了上游原材料,比如国内铁矿石指数从上市后的高点迄今下跌了72.8%,焦炭指数也跌了69.2%。但由于人力、土地等成本很难降低,钢铁企业已经普遍亏损,除了少量效率高的私企和进行期货套保的企业外,亏损都很严重,大多数处于苦苦支撑的状态,很多却宁愿继续亏钱也不减产。
之所以出现这种淘汰和重组难的局面,主要是因为钢铁企业中不少是地方国企,有着保增长和保就业的任务,不到万般无奈,地方一般不会任其破产倒闭。即便是民营企业,也有自身不进则退、一退就可能崩溃的压力,同时也常常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
这两天,日照钢铁的一篇报道就比较耐人寻味。事情的起因是网上有文章称“日照钢铁董事长杜双华发公开信宣布减产减员”,结果日照钢铁方面马上宣布此为谣言,称2015年1~10月份,实现销售收入250亿元,实现净利润1.16亿元,上缴税费13.46亿元,保持了连续10年盈利的良好态势。目前,公司生产经营平稳有序,员工队伍稳定。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在日照钢铁官方网站上长期面向社会招贤纳士,完全不存在减产减员问题。
与此同时,国家一直在加大基建投资,也使得不少钢铁企业抱有幻想,不少钢铁业人士认为,市场不会萎缩得太厉害。其实,按照美国的经验,其粗钢产量最高峰在1973年达1.36亿吨,调整后的最低谷1982年为6765万吨,去产能最高比例达50.9%。鉴于中国2014年粗钢总产量高峰是美国1973年的6倍,待中国钢铁业调整到最低谷时,产量可想而知。
因此,中国的钢铁企业家们不应再抱有任何幻想,地方政府也应尽早主动寻求兼并重组,否则耗的时间越长,恐怕付出的代价越大。
(关键字:钢铁 钢铁业 去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