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经济两面观:几多欢喜几多愁

2015-12-7 8:43:16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雾霾经济作为一种由环境污染引发的经济模式,它的存在注定只能是短期性的、不可持续的,将会在短暂的繁荣后开始走下坡路。如何在环境保护和保证经济增长效率方面产生协同,会是我国深化经济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进入冬季,雾霾天接踵而来,延绵不散的雾霾遮蔽了视线,却让我们格外清晰地看到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感。

“雾霾经济”是雾霾催生出的一种经济现象。其实,雾霾天气在2011年以前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而雾霾经济,是在2011年一场大范围持续性的雾霾天气席卷全国后,才作为一个新生的概念登上了中国的经济舞台。

2015年被称作环保领域的“政策年”。元旦伊始,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修订草案实施。4月16日,编制出台历时两年多的“水十条”正式发布;6月10日,环境保护税法征求意见稿发布;9月底,财政部联合建行等10机构发起了1800亿元规模的PPP基金,两批PPP示范项目共236个,其中环保类162个。在近期发布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绿色发展”受到普遍关注,在“十三五”规划的十个任务目标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写入五年规划。

雾霾经济,几多欢喜几多愁。

医药行业和环保行业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周期。口罩作为在雾霾天气中阻断可吸入颗粒物入肺的重要工具,其销售量与PM2.5指数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在强大的市场需求拉动下,口罩的产量直线飙升。对于环保行业来说,中国大气治理还处于早期成长阶段,其自身是朝阳产业,雾霾事件的常态化直接带动了以环保设施为主的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如空气净化器、PM2.5监测设备等。面对2012年第二季度以来井喷式的市场需求增长,本土企业迅速成长,与技术已经十分成熟的外资跨国企业形成激烈竞争。在目前的行业格局下,本土企业正在全力去进口化,海外企业则加速本土化。

但雾霾天气的出现,对交通行业的负面影响首当其冲,公路、铁路、航空等各种交通方式的效率大大降低,雾霾严重时甚至一度处于停滞状态,造成经济运行效率低下,阻碍全社会的有序运行,进而影响整个经济链条。由于商品供应受阻,容易导致价格波动。同时,低效的交通效率会导致尾气污染物排放骤增,从而再次加重雾霾天气,形成恶性循环。

铁矿石的国际贸易格局同样受到冲击。为了满足更加严格的空气污染防治标准,钢厂和电厂当前正在被迫寻含硫量更低的原材料,生产高品质铁矿石和煤炭的全球矿业巨头受益匪浅。业内预计,中国的治理空气污染的努力可能会使伊朗、墨西哥和越南的小规模铁矿石供应商被迫离开中国,而对淡水河谷、必和必拓与力拓等铁矿石企业和澳大利亚优质煤炭出口商来说,正是扩大对华出口规模的重要机遇。

环保部9月份发布的一份长期调研报告就指出,环保确实在国内生产总值和企业利润方面对经济产生短期负影响。其中,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分别减少GDP 0.12个百分点和0.03个百分点,并主要影响火力发电、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企业利润方面主要表现在环保带来的成本增加,过去被长期忽略的环境成本通过污染整治、增设治污设施以、新技术投入及责任险等形式显化,短期内必然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在国际环境低迷和中国经济下行的形势下,无疑其加大了我国经济转型的压力。

其实,环保重任下,我国经济回暖的压力必然会被放大,但与其说雾霾治理拉低经济增长速度,不如说雾霾治理的实质是中国经济的“去泡沫化”,过去的增长并非实质性的增长,应该把环境治理纳入思考中国经济增长的变量,是对过去错误预测泡沫的“去杠杆化”。

雾霾经济是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伴生物。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雾霾经济作为一种由环境污染引发的经济模式,它的存在注定只能是短期性的、不可持续的,将会在短暂的繁荣后开始走下坡路。如何在环境保护和保证经济增长效率方面产生协同,会是我国深化经济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虽然雾霾经济会逐步萎缩,但是在治理雾霾过程中形成的环保产业将会作为“遗产”保留下来,要加速发展环保产业从而实现雾霾经济的脱胎换骨。与传统“三高”产业黄金十年结束相对应的,是新能源和环保产业“黄金十年”的到来——资源的再分配带来了利益格局的重塑。废物能源化、污泥处理、危险废物处理和水泥处理4个领域将在未来5年内强劲增长。

(关键字:雾霾 经济 城镇化)

(责任编辑: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