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份以来,国内生铁市场依然徘徊在疲软、低迷的运行态势之中,价格处于盘整下行通道,经营者心态不稳,对后市行情并不看好,认为年内生铁市场难见太大起色,不会出现上涨行情。
据经营者在销售中反馈的情况,这段时间国内各地的生铁市场都平景气,厂商生意平淡,销售不畅,销量萎缩,价格阴跌,呈现“量价齐降”现象,这一周,华东的山东、江苏地区炼钢生铁出厂价降至1370-1380元/吨,下跌40-50元/吨,铸造生铁(Z18)出厂价格为1660元/吨,下跌70元/吨。山西、河北等地区的炼钢生铁(L10)出厂价在1380-1400元/吨,下跌30元/吨。山西地区炼钢生铁(L08-10)出厂价格为1380元/吨,下跌30元/吨,铸造生铁(Z18)出厂价格1610元/吨,下跌50元/吨。中西部的云南地区炼钢生铁(L08-10)出厂价格1580元/吨,铸造生铁(Z18)出厂价格为1920元/吨,下跌50元/吨。河南地区铸造生铁出厂价格1750元/吨,下跌50元/吨。北方的辽宁地区炼钢生铁出厂价格为1400元/吨,铸造生铁出厂价格为1670元/吨,下跌30-50元/吨。
从厂商的交易情况来看,目前生铁市场需求强度在逐渐减弱,销量明显减少。时下,一些钢厂在生铁采购上,停采、少采现象很明显,导致生铁的需求量持续下降,价格震荡下行,没有止跌反弹的迹象。
经营者认为在年内生铁市场难以摆脱目前疲软、低迷的运行态势,价格还将继续盘整,低位运行,不可能出现反弹行情,整个市场不会有什么起色,目前影响生铁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主要体现在:
一是下游终端有效需求萎缩的现象不会根本性的改观。目前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佳,尤其是钢材市场持续低迷,钢价持续震荡下跌,众多钢厂减产、限产,不少钢厂加紧年终检修,产量减少,10月份国内粗钢日均产量环比下降3.2%,为213.29万吨,处于7月份的年内次新低水平。因此,钢厂对炼钢生铁的需求随之而减少,导致目前钢厂暂停炼钢生铁。
二是年终资金紧缺,遏制生铁市场需求释放。年底已临近,供应链的各方的资金紧缺矛盾加剧,铸造生铁主要终端用户的制造业生产、销售不景气,加上资金的缺乏,在铸造生铁的采购上,大都控制采购量,有的厂家暂停采购,对铸造生铁的需求量明显减少。
三是独立炼钢铁生产厂家关停,生铁产量减少。由于生铁市场价格的持续盘整下跌,铁厂生产亏损,独立炼钢铁生产厂家减产、限产,钢厂的生铁产量增幅明显收窄。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生产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全国生铁产量为5631.2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57.2万吨(2014年10月全国生铁总产量为5888.4万吨),同比下降4.4%;按照日均产量来算,10月份为181.65万吨,较9月份188.64万吨下降了6.99万吨。据中钢协统计,11月上旬会员钢铁企业生铁165.61万吨,旬环比仅增长2.47%。预计后期钢铁企业的生铁产量或将继续下降。
四是废钢、钢坯市场价格波动,波及生铁市场。近来,废钢、钢坯价格继续下跌,江苏地区的废钢价格普遍两度降价,累计降幅达60元左右,中废(6mm)采购价降至1010-1040元/吨,山东、福建、安徽部分中小钢厂采购价下调20-30元/吨,为950-1030元/吨(不含税)。唐山地区钢坯价格在三天内下跌50元/吨,为1460元/吨,创近20年的价格新低。现在废钢与铁水成本价差也缩小至150元/吨左右,炼钢生铁与钢坯价差不足100元/吨,有价无市现象明显,这将对生铁市场带来直接影响。
五是铁矿石、焦炭价格的变化,生铁成本受到影响。铁矿石价格大幅下跌。11月27日普氏62%铁矿石指数为44.05美元/吨,较上周末下跌1.25美元/吨,河北地区66%铁精粉现货价格450元/吨,下跌45元/吨,创2004年以来的新低。国内焦炭价格跌势略有加快,河钢集团较罕见的两度降价,累计降幅达60元/吨,华东、中南、东北部分钢厂采购价下调20-30元/吨。由此,生铁的冶炼成本下降,据统计显示,生铁制造成本下降约30-50元/吨。
由此来看,预计铁价还将再创新低,成交无法放量。就目前情况来看,上下游市场跌势稍放缓但短期仍看空,生铁市场需求仍在继续萎缩,所以说在年内生铁市依旧不会有起色,仍有下跌空间。
(关键字:生铁 疲软 难见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