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37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15年20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传递的信息,受到钢铁业和钢贸业人士的高度关注,在未来的5年内,新一轮城市建设,将成为拉动钢材需求的新引擎。
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城市发展道路。
会议明确,要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要提升建设水平,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高度重视做好建筑节能。
业内人士认为,会议提出的未来城市建设的目标,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这每一项都与钢铁业直接相关,钢材是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材料,而城市建设又是拉动钢材需求的强有力的引擎器。
从城市的基础设施来看,地铁、城市轨道交通、道路、煤、气、水、电等地下管网,等等,为未来城市建设的重点。会议指出:“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加强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要实现这的城市建设的目标,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钢材,而且要求钢材“绿色循环低碳”。要求提供“绿色钢材”,诸如自重轻、强度高的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钢材能够回收利用,采用钢结构建筑。
城市的供排水、供热、污水处理工程,所消耗的钢材其量大、质高,耐腐蚀,能抗震。根据《“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到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城区实现污水全部收集和处理,地级市85%,县级市70%),县城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70%,建制镇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30%。“十二五”期间各项建设任务目标为:新建污水管网15.9万公里,新增污水处理规模4569万立方米/日,升级改造污水处理规模2611万立方米/日,新建污泥处理处置规模518万吨(干泥)/年,新建污水再生利用设施规模2675万立方米/日。规划实施后,将新增COD削减能力约280万吨/年,新增氨氮削减能力约30万吨/年。
建设污水管网将拉动铸管、焊接钢管等大小种类口径的管材、带钢及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的需求。从“十二五”期间,城镇污水管网设施建设所平均每年钢材消耗量60万吨来看,那么随着城市工作会议指出的目标,在“十三五”期间,污水管网建设所需求的钢材还交地增加。
建设绿色城市、环保城市、美丽城市、清节城市,智慧城市,与“钢需”也紧密相关。会议提出的城市“垃圾处理”,这里的钢材需求也不能小视。有钢贸商为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工程提供螺纹钢、线材、H型钢等钢材,就有几万吨。一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工程项目,日处理垃圾能力为600吨、配置一套12MW的汽轮发电机组,为Ⅱ类垃圾处理厂,建筑面积为15280平米,建筑占地面积为7825平米,包括主厂房、配电室、汽机房、中控室、检修车间五部分。要求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钢结构除锈等级为Sa2 1/2级;防火要求为二级;焊缝质量为二级。主厂房分为垃圾接受坑、垃圾储存跨、垃圾焚烧跨及烟气处理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一层顶为钢筋砼梁板结构,屋面为钢梁,跨度24m。检修车间钢柱16根、检修车间吊车梁10架、为焊接H型钢梁。
这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所采用都是各类钢材。《“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58万吨/年。到2015年,全国形成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87.1万吨/年,基本形成与生活垃圾产生量相匹配的无害化处理能力规模,其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中选用焚烧技术的达到35%,东部地区选用焚烧技术达到48%。
据业内人士分析,“十二五”期间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总额将超过1000亿元,垃圾处理行业在国家环保政策带动下,进入发展的黄金期,按照目前国家新建垃圾焚烧厂1000吨/d的处理能力,2015年将新增43座垃圾发电厂,预计年均钢材消耗量(包括基础建设及装备耗钢)达到25万吨,随着城市工作会议目标的实施,那么在未来5年,用于垃圾处理所消耗的钢材还将大幅增加。
上述仅仅是城市的污水、垃圾处理,就需要消耗不少钢材。同样,城市电网建设,“钢需”的强度亦相当之大。会议提出“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新能源,包括绿色电力建设,也将为拉动“钢需”注入动力。
“绿色电力”是利用特定发电设备,如风机、太阳能光伏电池等,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的能源转化成电能。电力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城市的前提和保障。为支撑未来中国绿色经济体系,实现能源资源更优化配置,必须建设以绿色电力为特征的现代电力系统,即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相协调、各种电源相配套、电力供应方与电力使用方高度互动的智能化系统。
有家电力公司投资27.4亿元建设绿色电力,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使用绿色电力,意味着享受清新的空气和清洁的水。
电力用钢的需求量很大,如输电铁塔是电网的基本,耗钢量最大。铁塔主要有角钢塔和钢管塔,500KV以下的输电线路多为角钢塔;钢管塔适应超高压和特高压输电线路。电力铁塔建设消费的钢材产品主要为热轧卷板、中板、钢管和角钢等。
根据《国家员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典型造价》的统计,110KV的输电线路每公里铁塔平均需求量为24.34吨,220KV的输电线路每公里铁塔平均需求量为33.12吨,500KV的输电线路每公里铁塔平均需求量为81.45吨。铁塔大多为钢结构,因素铁塔的重量基本相当于用钢量。粗略估算,预计未来每年电力铁塔建设消费角钢、钢管等各类钢材约300万吨。
这次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建设水平,建设海绵城市,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提高建筑标准和工程质量,高度重视做好建筑节能。
提高建筑标准,做好建筑节能,需要钢材支撑。未来环保、节能、绿色的钢结构住宅将进一步推广,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钢结构住宅,扩大钢结构住宅的市场占有率。
据专业机构研究,钢结构住宅每平方米建筑的钢材使用量为100-120公斤,各种建筑材料的碳排放量为480公斤/平方米。混凝土结构住宅的建筑材料碳排放量为740.6公斤/平方米,相比之下钢结构住宅的碳排放量低35%左右。钢结构住宅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住宅相比,钢结构住宅建筑时可,减少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建筑材料可重复利用;抗震性能好;使用中易于改造、灵活方便;给人带来舒适感,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钢结构住宅建筑消耗的钢材主要有H型钢、U型钢、C型钢、方钢以及中板、钢管等,需求量很大。业内人士指出,钢结构住宅符合住宅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宜工厂大批量生产,工业化、商品化程度高。它将节能、防水、隔热等先进的成品集合在一起,实现综合成套应用,将设计、生产、施工安装一体化,提高住宅的产业化水平。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改造需要拆除大量旧建筑,钢结构拆除更容易实施,钢材回收利用率高、拆除成本低、污染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未来的城市建筑将大大提高建筑标准,由此,有个城市的市长表示提出将建筑用钢量提高两倍,相比目前建筑物每平米用钢量约50公斤,如果将用钢量提高至150公斤,可以提高房屋质量,还能消化过剩产能。该城市正在全力推广钢结构建筑。
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交通“要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地铁、轨道交通建设将会加大。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城镇化地区综合交通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明确城镇化地区综合交通网的发展目标:依托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联通21个城镇化地区。重点加强5城镇化地区内部综合交通网络建设,至2020年,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基本建成城际交通网络,相邻核心城市之间、核心城市与周边节点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其余城镇化地区初步形成城际交通网络骨架,大部分核心城市之间、核心城市与周边节点城市之间实现1—2小时通达。城际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6万公里(其中新建城际铁路约8000公里),覆盖98%的节点城市和近60%的县(市);新建和改扩建国家高速公路约1.3万公里。展望2030年,基本建成城镇化地区城际交通网络,核心城市之间、核心城市与周边节点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
未来五年间,城市交通建设对钢材的需求量将会明显增加。以轨道交通每投资1亿元将带动1.12万吨钢材消费推算,5000亿元的规模就可消耗各类钢材5600万吨,因地铁建设新增的钢材需求几乎占据钢铁年产量的1/6。
此外,城市公交设施建设,诸如公交车站、城市中的桥梁、公路护栏、路牌、红绿灯杆等等,钢材的消耗量也不小。据专业部门统计,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消耗钢材约121万吨,其中每年新增公交车站消耗钢材6万吨,每年新增公交车辆消耗钢材112万吨,每年新增出租汽车所消耗钢材3万吨。
还有,每年城市道路设施建设消耗钢材约775万吨,其中每年新建城市桥梁消耗钢材500万吨,每年新建过街天桥消耗钢材100万吨;每年新增公路护栏消耗钢材75万吨;红绿灯杆、限高杆、道路指标牌消耗钢材60万吨;新增路灯灯杆消费钢材40万吨。
在“十三五”期间,用于城市的公交设施建设、城市道路设施建的钢材将比“十二五”还要多,拉动钢需的动力和强度将会更大更强。
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城镇化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将农民工进城工作、居住,成为新城市人。这一块的钢材需求也相当之大。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7.3亿,占总人口比重升至53.73%,国务院研究中心预计城镇化率2020年达到60%,2030年提高到66%左右。城镇化将会是创造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城镇化顺利推进,必将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放的扩大。这就会造就用钢的巨大市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年均钢材需求量至少在5000万吨以上,到2020年,对钢材需求量累计达到3-4亿吨。
无疑,随着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实施,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为拉动“钢需”注入强大动力,是“钢需”的新引擎。
(关键字:钢铁 城市发展 钢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