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地“两会”的定调看钢铁原料市场走势

2016-2-2 16:29:19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近期,各地的“两会”正在密集举行,传递出众多信息,直接与煤炭焦炭、矿山等钢铁原料业相关,受到业界的关注,认为各地“两会”的定调,对未来的钢铁原料市场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进入1月中旬以来,国内绝大部分省市举行2016年度的“两会”,确定今年当地的各项工作和经济发展目标,与钢铁原料业息息相关的不少,其中之一就是钢铁、煤炭等化解过剩产能,处置“僵尸企业”,这将对未来钢铁原料市场供给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陕西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省长娄勤俭代表省政府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重点开发陕北和彬长煤矿,逐步关停渭北老矿区。争取中央专项奖补资金,坚决淘汰“僵尸企业”、高污染企业和产能过剩领域无竞争力企业。

钢铁产能大省的河北,化解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是本届“两会”的重要议题。“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在“十二五”期间,化解过剩产能实现重大突破,累计压减炼铁产能3391万吨、炼钢4106万吨、煤炭2700万吨。钢铁、煤炭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较2010年下降10个百分点。

报告明确“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其中,环境治理大见效、空气质量改善程度明显高于以往,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40%,污染严重的城市力争退出全国空气质量后10位。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工艺、生产设备,坚决化解过剩产能,到“十三五”末,钢铁、水泥产能分别控制在2亿吨、2亿吨左右。2016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1.5%、2%、1%和2%,PM2.5浓度下降6%以上。加快唐山国丰、冀南钢铁重组搬迁等项目进度。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年内压减炼铁产能1000万吨、炼钢800万吨。加快燃煤治理和清洁能源替代,继续实施煤电节能减排计划,开展千家企业能效提升行动,年内削减煤炭消费500万吨,天然气供应量达到100亿立方米。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开展散煤、焦化行业、露天矿山、道路车辆污染整治四大专项行动。

传统能源大省山西则提出要重点加大煤炭、焦炭、冶金等特困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力度,其中晋煤古矿将率先分流千名员工。表示今年要推动煤炭行业脱困转型,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多措并举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具体可归纳为“五个一批”,即按照国家政策要求依法淘汰关闭一批、推动行业重组整合一批、减量置换退出一批、依规核减一批、搁置延缓一批,严控增量,主动减量,优化存量。推动煤电联营、煤电铝联营、煤化联营、煤焦钢联营,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加快煤炭行业脱困转型步伐。

宁夏则提出,两年内将淘汰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铁合金、电石六大行业产能500万吨,到2017年,将宁夏产能利用率从50%提高到80%。

山东省省长郭树清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下决心推动钢铁、煤炭、水泥、有色、船舶、玻璃、轮胎、地炼等8个行业去产能。这比全国标准的6个行业多了炼油和轮胎。其实,在山东两会召开前,山东已经对“僵尸企业”进行摸底,提报的数量有448家,其中80%处于停产状态。1月13日召开的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将率先从钢铁、煤炭两个行业入手,推动一批无效产能企业退出市场。

此外,新疆和湖南等地表示,今年坚决制止钢铁、水泥等行业新增产能,并停止对水泥等“僵尸企业”财政补贴和保护。

钢铁、煤炭等落后产能淘汰,“僵尸企业”处置,是今年及未来五年各地的重要工作。由此而来,铁矿石、煤炭、焦炭等“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将发生变化,呈现双双下降的态势。据悉,近日河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的《2016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要点的通知》指出,为进一步巩固深化煤矿整合重组成果,河北将严格在建、技改、整合矿井的依法监管, 2016年全省将再关闭整合或实现实质停产小煤矿数量70处以上。

在“十二五”期间,全国累计淘汰落后煤矿7250处、落后产能5.6亿吨;2015年全国淘汰落后煤矿1340处、落后产能约9000万吨。截至2015年底,全国煤矿总规模为57亿吨。今后一段时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三年暂停审批新建项目、调整制度工作日、关闭退出煤矿4900处,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5000处左右。在2017年,煤炭行业有望迎来产能净减少。

“十三五”时期,焦化行业将淘汰全部落后产能,产能满足准入标准的比达70%以上。到2020年,我国每年将保持4亿吨左右的焦炭消费。

在煤炭、焦炭产能减少的同时,钢铁产能也在下降。日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的措施,在近几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的基础上,再压减粗钢产能1-1.5亿吨。随着钢铁产能的下降,钢铁业对铁矿石、焦炭、煤炭、废钢等钢铁原料需求也将随着而下降,将直接波及后期的钢铁原料市场供需的变化,因而引起矿山、厂家和商家的关注。

这届各地“两会”传递的另一个信息,同样受到钢铁原料业和钢铁原料贸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这就是2016年各地的经济增速放慢,在已经举行“两会”的26个省份中,有16个省份下调2016 GDP增速目标,下调幅度最多达2个百分点,还有8个省份维持去年目标,只有一省上调了目标。其中,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广西、广东、黑龙江、吉林和海南等9个省市,其设定的区间从6%-6.5%到7.5%-8%不等。

多地下调GDP增速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呈现“四降一升”的态势,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而今年多地的GDP增速下调,对钢铁业和钢铁原料业而言,意味着需求强度的减弱,钢铁原料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萎缩。

GDP与钢铁和钢铁原料消耗紧密相关,据历年来万元GDP消耗钢材的比重来看,逐年在下降,如在2005年,万元GDP消耗钢材200多公斤,2007年降到174公斤,2014年只有110公斤,平均每年降低12公斤。即使按照2014年以前的递减速度,再把经济新常态下的GDP构成和投资构成两个因素考虑进去,“十三五”末将降到20至30公斤。

从历史的钢铁消费数据看,2013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峰值年,当年同比增长7.1%,2014年同比下降3.29%,2015年同比下降5.5%。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粗钢表观消费量进入峰值区的特征明显,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已经成为历史,今年多地的GDP增速继续下调,钢铁消耗量下降,预计2016年粗钢表观消费量6.8亿吨,同比下降2.6%。那么钢铁原料消费量也将同步下降,将直接波及煤炭、焦炭等钢铁原料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随着今年各地“两会”确定的整顿治理环境的力度加大,化解产能过剩措施的落实,钢铁、煤炭等落后产能淘汰步伐的加快,“僵尸企业”处置的进行,将直接波及今年国内钢铁原料市场,从总体看,钢铁原料市场供给和需求都将低于2015年,但供大于求矛盾不会根本性的缓解,整个钢铁原料市场尚难有新的起色,疲软、低迷的运行态势仍将延续,价格以盘整为主,低位运行。

(关键字:钢铁原料 煤炭 焦炭 废钢)

(责任编辑: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