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国家级特大型钢铁工业园全过程节水减污技术集成优化课题日前落户鞍钢。以鞍钢工程公司工程技术公司为课题组长,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神华国能集团、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为参与单位的国家课题“辽河流域特大型钢铁工业园全过程节水减污技术集成优化及应用示范”课题任务合同书成功签订,意味着鞍钢通过该项技术推广,有望提升我国钢铁冶金行业及煤化工行业的废水处理水平,为我国流域工业点源水污染有效控制及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化保障。
据介绍,“辽河流域特大型钢铁工业园全过程节水减污技术集成优化及应用示范”课题主要通过开展特大型钢铁工业园,即鞍山钢铁全过程水资源高效利用、低排放示范工程与效价评估研究,力图构建单元、企业、园区三级污染全过程综合控制技术体系与量化评价方法,进而建立节水减污工程示范,为太子河流域重要工业点源水污染低成本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此外,该课题通过节水、减排、降耗将为示范区——鞍山钢铁带来可观的综合效益,同时其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可应用于各种领域的污水、废水处理,具有较高的产业化价值。
开拓钢铁产业节水减污技术,是鞍钢集团履行央企社会责任、造福子孙后代、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保驾护航的重要举措。此次能够一举拿下国家级课题项目,并成为课题组长单位,这意味着鞍钢工程公司工程技术公司节水减污技术能力得到了业内专家的充分认可。自去年以来,做强供给侧,鞍钢科技创新能力更加为世人所瞩目。去年10月14日,国家科技部网站公布了批准建设的第三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鞍钢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位列其中,这是我国首个在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领域设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加上之前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鞍钢集团成为国内唯一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钢铁企业。
鞍钢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实验室承建单位负责人、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院长任子平说,实验室落户鞍钢,证明鞍钢有其自身的优势。鞍钢一直是该领域的领军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海军舰艇用钢、最大的民用海洋装备用钢生产基地。在海洋工程用金属材料方面,取得了强度级别最高、品种规格最齐全、市场占有率最高、连续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的辉煌业绩。鞍钢制造曾助力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艘三十万吨大型油轮、第一艘leg船、第一艘破冰船、第一座自升式海洋平台、第一条深海管线等国家重点工程。经过三十多年的研发积累和持续创新,鞍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基础。具有以世界先进5500轧机为核心的功能完备、品种规格齐全的海洋装备用金属材料生产装备及技术,形成了功能完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金属材料研发支撑平台。“十二五”期间,鞍钢集团面对钢铁行业新常态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始终将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共获得授权专利5154件,开发新品种2187万吨,新产品比例达到25.48%。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持续加强,研发手段建设不断升级。
(关键字:鞍钢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