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赢家: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

2016-3-7 9:20:16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 供给侧改革成为“两会”重点讨论的话题,一批被产能过剩问题困扰的行业如水泥、钢材及煤炭前景有望转好。

内地提出供给侧改革,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大任务,淘汰落后产能继续在水泥、钢材及煤炭业发挥作用,市场憧憬相关价格有望回稳向好。由于供给侧改革措施中长期有望解决多年以来的产能过剩问题,令一批低残资源股重上正轨,前景值得憧憬。

去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议明确,将全力解决制造业产能、房地产库存、地方政府债务、企业高成本等“四个过剩”,这是中央领导层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的概念。

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

随后,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正式拉开供给侧改革的序幕,在经过了30年的高速增长后,市场已共识产能过剩是阻碍中国经济转型的长期问题,并再次确定,中国经济转型是要提高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降低对信贷和投资的依赖。

市场关注政府有何措施应对经济下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周表示,重点是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环保、质量、安全等手段,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

同时,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人民币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适当安置下岗工人

兼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指出,供给侧改革与稳增长不矛盾,其中“降成本、补短板”是利好经济,“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可能短期在局部地区造成影响,但“三去”释放讯号已令煤炭、钢铁及楼市价格出现回升,从长期看有利经济发展,亦增加企业机遇。

供给侧改革其中一个关键在于去产能,当中最为棘手的是大量下岗工人问题,要适当处理,避免造成社会不稳定。据媒体报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称,在煤炭钢铁两行业供给侧改革职工安置过程中,除了中央财政1,000亿元奖补资金外,失业保险及就业专项资金也将予以支持,使得供给侧改革资金更加充裕,超出市场预期。

申万宏源指,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人员安置主要通过企业内外部转岗、内退以及公益岗位安置为主,被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居于少数。去产能主要地区河南、山东、安徽等东部地区,煤炭行业经济并非当地经济主业,当地完全有能力消纳煤炭行业分流职工,进而改革将会相对较为顺利推行。

PPI连续多月大跌

事实上,内地实施供给侧改革具有迫切性,乃因早前国家统计局公布内地1月份通胀数据,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增速升至1.8%,工业品出厂价(Producer Price Index,简称PPI)按年下跌5.3%,虽然跌幅为7个月以来最小,但仍然是连续47个月下跌(见图一)。

值得留意的是,期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出厂价按年大跌38.3%,黑色金属、煤炭、和有色金属开采的出厂价则跌18.9%、17.8%及10.1%,为PPI连续多月大跌的主要元凶之一。

有分折指出,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出口导向的高投资发展模式。管制下的大部分生产要素被分配给工业部门和出口部门,形成了出口—投资联动机制,但当金融危机后这些红利减弱时,就自然出现了工业和出口部门产能过剩,而教育、医疗等民生板块产品与服务供给数量较少、质量较差的结构性难题。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教育、医疗等民生板块的投入,减少对僵尸企业的无效输血,既能让供给增长更为有效,又能消除产能过剩,从而化解供给侧的结构性矛盾。中国人均GDP已达7,800美元,民众对高品质教育、医疗、食品等的潜在需求非常旺盛,从供给侧完全可以激发这一受抑制的需求。

首要去产能助经济增长

中信证券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供给侧改革肯定会成为两会焦点,改革的核心在于去产能。这无疑揭示了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拦路虎”。欧盟驻华商会上,驻华欧盟商会主席武特克公布的一份关于中国生产过剩问题的最新研究报告称,同2009年就十分严重的过剩问题相比,目前的状况有过之而无不及。报告显示,2015年全世界出产的一半的钢、一半的铝和57%的水泥都产自中国,仅2011和2012两年间,中国生产的水泥就达到美国整个20世纪的水泥产量。

(关键字:供给侧改革 钢铁 煤炭 去产能)

(责任编辑:00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