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下游终端用钢产业供给侧改革对“钢需”的变化

2016-4-18 10:44:53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4月7日至4月9日,在申城举行的“第十二届钢铁产业发展战略暨钢铁产品产需研讨会”上,机械、汽车、造船、家电、房地产等行业人士阐述下游终端用钢产业供给侧改革、结构调整,对用钢的变化,引起钢铁业和钢贸业的高度关注。

下游用钢行业增速趋缓,供给侧改革加快,将成为“钢需”变化的一大重点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蔡惟慈在他的《机械工业增速趋缓,调整结构,对钢材品种质量要求提升》的专题报告中提出,2015年机械工业增速大幅回落,一系列趋势性变化日益明显,2016年机械行业下行有望趋缓趋稳,将在“L”形底部继续盘整,且在低部区域需运行一个较长时期,直至转型升级明显收效,方可进入本轮经济调整的回升阶段。

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宏观经济环保并不宽松,机械行业下行压力仍大,因此不排除今年机械工业增速在局部时段出现小幅下行的可能。不过,供给侧改革的取向利好机械工业维稳,而在连续两年快速下行之后,行业增速基数已降较低水平,所以今年增速很难继续大幅下行,预计2016年机械工业增加值比2015年增长5.5%左右,主营收入和利润增长3.5%左右,出口创汇增幅下行趋缓,并有可能由负转正。

同样,用钢量较大的造船行业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中国船舶工业协会信息统计部主任谭乃芬在《船舶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造船用钢市场的影响》主题演讲中指出,船舶工业既是《中国制造2015》中明确要重点突破的产业,也是产能过剩重点行业之一,在当前需求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加快推动供给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结构性改革对于我国造船强国建设至关重要,船舶工业加快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船舶业产能过剩严重,加上受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影响,接单难,交船难,盈利难,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全行业经济效益出现下滑,船舶工业面临形势严峻,今年1-2月份,全国造船完工42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4.4%,承接新船订单95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5.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89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9.4%,比2015年底下降3.3%。2016年,船舶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钢材的需求强度将会减弱。

汽车行业的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对钢材需求出现变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介绍,目前汽车行业存在的问题,中国汽车品牌综合竞争力依然较弱,创新能力滞后产业发展,产业链发展尚不完善,零部件行业落后于整车,核心技术缺失,关键零部件市场被外资品牌占据,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尚未形成国际一流水准的企业和品牌。汽车行业面临的挑战,来自国内、国际两方面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成本优势的逐渐丧失,对竞争力原本就不够的中国品牌来说更为不利。2016年及整个“十三五”期间,汽车行业结构性调整,供给侧改革将进一步深入,钢材需求结构调整更为突出。

家电行业转变经济结构增长方式的任务艰巨,面临的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升级,销售渠道变革,经济运行质量提升等一系列问题。中国家电协会信息咨询部主任胡晓红在《家用电器行业“十三五”展望与钢铁需求》的报告中指出,家电行业“十三五”期间进入新常态,遇到新挑战,具有新机遇,对钢材需求也将出现新变化。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秘书长胡安东作题为《加强供给侧改革,促进有效需求--房地产+与-的思考》的发言,对我国房地产业供给侧改革、去库存等情况进行分析。

业内人士指出,房地产业去库存刚启动,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中,对钢材的需求存在诸多变数。目前住宅施工面积和库存量依然较大,到2015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2亿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为4.5亿平方米;在建规模72.4亿平方米,其中住宅为51.1亿平方米。2015年待开发土地3.66亿平方米,相当于约9.2亿平方米(容积率2.5倍计算),其中住宅约为6.4亿平方米。

2015年房屋总库存为88.8亿平方米,住宅为62亿平方米。按2015年销售面积12.8亿平方米,住宅11.2亿平方米,分别需要6.9年和5.5年消化。扣除住宅中的保障房约10亿平方米,商品住宅库存的消化需要4.6年。房地产业去库存任务艰巨,对钢材的需求尚难增长,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很多。

下游终端用户对钢材需求变化,成为钢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

业内人士认为,机械制造业的供给侧改革,将促使新型制造业的加快发展,机械装备向高端、智能、环保、绿色方向发展,生产方式也发生变化。“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广新型智能制造模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由此,机械工业对钢材需求的矛盾已由总量转向品种和质量,普通钢材需求趋于下降,优质、特种钢材需求不断增加。

机械工业中不同子行业的景气度分化加大,未来汽车、输变电、农机、基础零部件(紧固件)等行业形势好于机床工具、重型矿山机械、常规水火力发电设备、石化通用机械、工程机械等服务于重化工行业的主机产品行业。机械工业中不同子行业的不同发展态势,决定了其对钢材需求的强弱不同。在总体平稳增长、对品种质量要求升级的大趋势下,与民生消费、节能减排关系更为紧密的子行业对钢材需求将强于传统投资活动关系更为紧密的那些子行业。因此,钢铁企业研究机械行业的钢材需求要“因业而异”。

业内人士提出,钢铁行业要下功夫,为了替代进口,不但要实现钢材品种的创新,而且要在“服务型制造”上下功夫,要在质量稳定性、一致性和用户服务的快捷、完善上与国外同行有竞争力。

同样,汽车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对钢材的需求也将发生变化。业内人士指出,“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目标之一,推进节能汽车发展,乘用车新车整体油耗水平达到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达到150-18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2020年,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具有驾驶辅助功能(1级自动化)的汽车当年新车渗透率达到50%,有条件自动化(2级自动化)当年新车渗透率达到10%。用于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节能汽车的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和器件,其地产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汽车产销规模达到2800-3000万辆,其中乘用车2400-2550万辆,商用车400-450万辆。

未来汽车对车身要求“提高强度、减轻重量”。因此,对钢材要求超高强度,先进的高强度钢大量应用于汽车白车身的结构件、安全件上。汽车用高强钢主要有双相钢、复相钢、相变诱导塑性钢、马氏体钢、淬火延性钢、孪晶诱发塑性钢、硼钢等。双相钢具有无屈服延伸、无室温时效、低屈强比、高加工硬化指数和高烘烤硬化值等性能特点,大量应用于结构件、加强件和防撞件。如车底十字构件、轨、防撞杆、防撞杆加强结构件等。

汽车行业“十三五”规划的一个重点任务,跨产业协同发展,与钢铁、有色等行业加强交流合作,加快在超高强钢、轻质合金、高性能传感器、汽车专用芯片等方面形成竞争优势。实现向高端、高附加值零部件制造升级,形成模块化、系统化供货能力。

船舶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造船用钢的需求也将发生新的变化,对船用钢市场产生一定影响。业内人士指出,船舶工业用钢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近几年随着我国造船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我国造船工业造船用钢总量将比前几年造船高峰时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主要原因:一是新承接订单大幅下降,用钢需求同步减少;二是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万箱集装箱、超大型原油船(VLCC)、大型矿砂船(VLOC)等船型明显增加,由于大型船舶用钢材折算系数小于中小型船舶,单位载重吨用钢量明显减少;三是大型骨干船舶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工艺流程,钢材综合利用率普遍提高到92%以上,使钢材消耗量有所减少;四是船舶轻量化发展,造船用钢量有所下降。

按2015年底手持船舶订单统计,未来几年年均交付在4100万吨左右,造船用钢需求量将在1100-1200万吨低位徘徊。

船舶行业对船用钢材品种结构也将发生变化。由于航运市场动力过剩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存在,以及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等宏观政策的影响,未来几年市场对散货船的需求将会逐步减少,大型集装箱、油船、化学品船、汽车运输船等船型占比将会逐步增多,因此对大厚度YP47级止裂钢板、耐蚀钢、双相不锈钢、高强度钢的需求将会有所增长,对普通钢板的需求将会有所减少。

此外,海洋工程装备用钢将明显减少。目前国际油价处于低位,船东业绩不断恶化,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需求快速萎缩,船东推迟交付期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一些无租约订单被撤销,我国海工企业手持订单交付困难重重。据专家预测,短期内油回升压力明显,海工投资额度将被进一步削减,海工装备需求进一步萎缩。未来两年,钻井平台可能出现“零订单”,生产平台项目将会大面积延期,海工支持船数量将会继续减少。在海工装备建造市场严重低迷的情况下,企业对海工用钢的需求将会明显减少,尤其是对齿条钢、悬臂梁用钢等在内的超高强度钢材需求的影响。

造船业人士指出,目前造船业对超高强度、特殊性能钢材依然依赖进口。据调研了解,国内造船业进口的船用钢材主要包括具有Z向性能的高强度钢、超高强度钢、油船货油舱耐腐蚀钢、LNG船储罐用殷瓦钢、高屈服强度合金钢以及双相不锈钢板等,还有一部分12mm以下的高强度船板和70-80mm超高强度船板。国内还不能完全批量生产,有的甚至还处于研发起步阶段,仍然需要进口解决,进口价格往往是普通钢材的几倍甚至数十倍,影响我国出口船舶的国际竞争力。

家电行业“十三五”规划目标实现,对钢材需求同样有所变化。家电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践行“中国制造2025”,制造技术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升级,由大批量生产向个性化定制型转型,“高端产品+高端品牌”的影响力提升,成为行业的新的增长极,智能管家、家庭服务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产品研发加快,以高档次、高品质、高性能、大容量的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生产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大容量家电产品的“十三五”目标,2020年,冰箱主流产品大于300升,洗衣机主流产品定额容量10公斤,空调能效水平2020年比2015年提高30%,2025年比2015年再提高20%;压缩机效率由2015年的92%,提高到2020年的94%,2025年达到95%;电机效率由2015年的85%提高到2020年的87%,2025年达到88%;空调直流风扇电机由2015年的80%,提高到2020年的90%,2025年达到95%;洗衣机机电效率2020年提升10%。家电产品的轻量化,2025年相同能效的空调器整机重量比2015年降低10%;空调压缩机重量,2020年比2015年降低20%,2025年比2015年降价30%。

在“十三五”期间,高端化、智能化家电将引领消费潮流。相比以往,更大、更高技术、更新颖、更好用的家电产品比重明显提升,那么家电制造企业对钢材的品种、质量和数量都将发生变化,例如变频技术提高了变频器、空调器IMP控制模块;冰箱压缩机系数全面提升,超高效机型比重增加;空调压缩机2级以上机型比重增多,将变频机型上升;电机能效水平全面提升,电机结构优化,这些都对钢材品种结构需求产生新的要求。

在“十三五”期间,家电业钢材应用趋向于高强度薄钢板、宽幅板材、耐指纹镀锌板、彩色预涂板、高牌号电工钢。涂镀深加工家电板和热轧酸洗板产品比重将加大,并向高强度、高硬度、薄规格和宽幅方向发展、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电冰箱、洗衣机向大容量发展,对冰箱侧板等大家电箱体材料、力学性能、表面质量、平整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宽幅板大容量及大家电箱体一体成型工艺普及,对宽幅板材的需求上升,预涂板箱体一体成型工艺普及的同时,对预涂板的需求将上升。

家电减量化设计是家电产业发展方向,各类家电产品的板材厚度普遍出现减薄趋势,高强度减薄板材需求增长。家电的个性化、多样化、整体化等需求增加,因此在家电用钢中,彩涂板、镀铝锌板等产品比例将会增加。

“十三五”期间,房地产业发展对钢材的需求的变化。与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住房需求包括自住性需求、改善性需求、投资需求,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在1300万套,自主性需求与23岁人口数量高度相关。1992年后,婴儿年均出生1600万人,自住需求约500万套。城镇居民改善性需求,每年每人增约1平方米,相当于4.7亿平方米。1亿市民化农民工需求,每年约1000万套,住宅合计需求约12-14亿平方米。

“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健全住房供应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优化住房供需结构,稳步提高居民住房水平,更好保障住有所居。规划还特别强调,发展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提高建筑技术水平、安全标准和工程质量,推广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建筑。

未来钢结构住宅建筑将会逐渐推广,因而住宅建筑消耗的钢材品种发生变化。钢结构住宅采用的大都是各类工、槽、角、H型钢等异型钢材、板材和管材等,螺纹钢等建筑钢材消耗量将会减少,即便采用螺纹钢,也需要高强度钢材,以及抗震强度高的抗震钢筋。

(关键字:钢铁 下游 供给侧改革)

(责任编辑: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