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河北三地市钢铁产能将全部退出 钢铁企业积极转型

2016-8-30 8:38:35来源:央视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去产能”的任务已经被中央政府提到史无前例的高度。河北省作为钢铁大省,去产能的压力巨大,河北省委省政府表示以勇于担当的精神打好“去产能”这场硬仗。

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压减炼铁产能4989万吨、炼钢4913万吨。

今年,河北省将加快推动张家口、承德、秦皇岛、保定4市成为“基本无煤矿市”,张家口、保定、廊坊3市将研究制定钢铁产能全部退出方案。

压减产能的同时,河北省出台系列政策进行职工安置工作。同时,留下的企业或转型或“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

河北三市年底钢铁产能全部退出

8月12日上午,河北省第24期发展和改革工作研讨班在省发改委开讲。研讨班上明确,河北省将推动张家口、承德、秦皇岛、保定4市成为“基本无煤矿市”,张家口、保定、廊坊3市将研究制定钢铁产能全部退出方案。

按照计划,河北今年将压减炼铁产能1726万吨、炼钢产能1422万吨,退出煤矿50处、退出产能1309万吨。

如果张家口、保定、廊坊3市钢铁产能全部退出,合计去除炼铁产能约2710万吨,远超全省指标。

目前,钢铁产业第一批压减任务已全部落实到市县、企业和装备。煤炭行业的退出任务已全部落实到矿井,主要分布在7个市的开滦集团、冀中能源集团所属煤矿和主体企业整合煤矿。

为加快钢铁煤炭去产能进度,今年河北省先后两次开展化解过剩产能集中行动。针对今年钢铁市场好转、多数企业开始盈利的新情况,河北下发了严禁违规新增钢铁产能和已封停钢铁设备复产等通知,强化了依法监管和行政问责措施。

另外,河北省还组织多轮明察暗访活动,对2013-2015年列入压减计划的21家企业封停的21座高炉、19座转炉逐个进行检查,均未发现复产情况。

据了解,“十三五”末,河北钢铁、煤炭将形成全新产业布局。在钢铁领域,全省将加快推进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力争到2020年形成以河钢、首钢两大集团为龙头,3家地方集团为重点,10家左右特色企业为支撑的“2310”钢铁产业格局。

在煤炭领域,力争到2020年,仅在唐山、邯郸、邢台3市保留冀中能源、开滦集团的40余处骨干煤矿,产能在5000万吨左右。

出台一系列政策安置职工

大量钢铁、煤炭企业去产能,带来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就是职工的安置工作。河北省专门出台了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10项措施。

河北省政府印发《关于做好化解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表示运用市场机制和帮扶措施统筹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维护好企业和职工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失业人员平稳转岗就业。

安置政策可归纳为“五个一批”:支持企业稳岗,内部退养一批;转岗培训消化一批;企业重组和转型安置一批;自主就业创业带动一批;公益岗位兜底安置一批。目前,政策框架体系已形成,企业职工的基本信息采集和统计工作正在进行中,分流职工安置工作逐步展开。

河北省人社厅副厅长景庆雨表示,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人社部门牵头负责去产能职工安置工作正稳步推进。今年上半年,河北为2035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8.7亿元,惠及职工80.42万人。

转型、走出去钢铁企业获“新生”

武安市是全国有名的“钢铁大县”,磁山二街曾拥有十余座焦炉和高炉,钢产量最高达300万吨。从2011年起,该村每年‘砍掉’一座高炉和一座焦炉,借助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机遇,利用当地的北齐石窟文化资源搞起了旅游开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同样在武安市,8月27日,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迎来了数十名马拉西亚的客人。

当天下午,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文安钢铁有限公司与中冶集团合作在马来西亚投资建设钢铁项目的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在邯郸举行,这是河北省首家民营钢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产能合作。

按照项目设计,双方将在马来西亚建设一座年产500万吨钢、300万吨水泥、200万吨焦化、100万吨冷轧、100万吨焊管的资源综合利用型钢铁企业。

河北新武安钢铁集团副总经理高玮说,该项目在马来西亚建成后,不仅可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覆盖南亚、中东、东非等新兴市场,同时还可规避欧美国家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反倾销措施。

对于合作,马拉西亚方面同样充满了期待。马来西亚沙捞越州(Sarawak)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钢铁项目落地以后,可大大带动当地GDP增长,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关键字:钢铁 河北 转型)

(责任编辑: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