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废钢市场价格或将盘整趋稳

2016-10-24 8:45:32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进入“银十月”,废钢市场有所起色,交易状况尚好,价格震荡上行,经营者心态稳定,对后期行情表示期待,价格或将盘整趋稳。

据经营者在销售中反馈的信息,这段时间废钢市场总体呈现平稳向好的运行态势,部分地区由于废钢市场资源偏紧,下游终端用户提高采购价格,带动市场价格的攀升,如在华东地区部分钢厂在国庆长假之后,相继提高废钢采购价格30-50元/吨。节后首周,江浙沪地区重废(>6mm)价格升至1600-1630元/吨,边角料价格为1680-1730元/吨,较节前上涨50元。湖南、湖北等地区的重废价格上涨到1500-1550元/吨,较节前回升30-40元/吨。广东、广西地区电炉钢厂采购价上调70-80元/吨,为1560元/吨(不含税),相比之下,北方地区的废钢市场价格显得平稳,没有拉涨,交易一般,“南强北弱”似乎是时下废钢市场出现的一个新情况。

这一周(10月17日至10月21日),废钢市场价格继续上涨,在周末,江浙沪地区重废(>6mm)价格升至1660-1690元/吨,边角料价格1740-1790元/吨,较上周末上涨60元/吨;河北市场上的重废价格1500-1520元/吨(不带票)唐山地区电炉钢厂采购价维持在1500-1520元/吨(不含税),邯郸部分钢厂的采购价格上调50元/吨。两湖、两广地区的废钢市场需求相对旺盛,重废价格升至1580-1650元/吨,上涨80-100元/吨。在北方辽宁地区大中型钢厂中废采购价1520-1540元/吨;天津地区部分钢厂从周末起采购价上调20元/吨,为1700元/吨。

在分析预测后期废钢市场走势时,经营者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短期内废钢市场仍将维持目前的运行态势,总体趋稳,价格或将进入盘整期,继续上涨空间有限,但也不会出现明显下跌的行情。需要关注的是那些影响后市走势的因素,其中明利好的因素,也有利空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下游终端用户在选择使用废钢还是铁水(或炼钢生铁)上存在不确定性,波及后期废钢市场走势。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的焦炭、焦煤等原料价格持续上涨,河北地区的二级冶金焦价格从6月30日的930元/吨,涨至10月14日的1600元/吨,累计上涨670元/吨,冶金焦的价格大幅上涨,使铁水成本不断增大。同样,焦炭价格的大涨,炼钢生铁成本亦节节构筑,价格一路走高。目前,山西、河北、辽宁地区的炼钢生铁(L10)出厂价升至1890-1900元/吨,较节前又上涨50元左右。由此而来,钢厂若采用铁水或炼钢生铁,其冶炼成本将高于使用废钢的生产成本,所以不少钢厂,尤其是那些拥有长流程生产工艺的钢厂,考虑使用更多的废钢代替生铁,将会带动废钢需求的释放。

二是废钢市场资源供给的不稳定性,对废钢市场终端需求释放的影响。由于废钢的资源供给与铁矿石不尽相同,废钢需要从社会回收、加工、运输,与气候变化、季节更换的影响很大,一般在高温或严冬季节,是废钢回收、加工的淡季;再有,废钢资源的回收量也不能确定,一段时间往往导致废钢资源供给紧缺,钢厂如果加大废钢的使用量,资源的组织存在一定的难度,何况,当钢厂大量使用废钢,那么,废钢市场价格就会立即上涨,导致炼钢成本上升,且成本难以控制。正是这些因素,使钢厂在选择废钢时较为谨慎。相比之下,铁矿石市场供给相对稳定,处于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钢厂在采用铁矿石冶炼钢铁过程中,都制定了成本控制的系统程序,通过采购、生产及配矿相互调节,达到成本控制的预期。因而,从供给的稳定性角度,一些钢厂还是倾向采用铁水或生铁来炼钢,以替代废钢。

三是钢材市场行情变化的不确定性,对废钢市场的影响。过去的“金九”,钢材市场没有出现传统的旺季景象,相反钢价震荡下跌,旺季不旺,钢厂效益缩水,有的厂家甚至亏损,据悉生产长材的钢厂,大都出现亏损。进入“银十”,钢材市场总体平稳向好,钢价止跌反弹,刺激钢厂产能释放,对废钢需求增加。近期钢厂采购废钢增多,由于一些地区的废钢市场资源紧缺,钢厂提高采购价格,以确保废钢资源的及时入库。诸如,日前华东地区的一批钢厂的废钢采购价格上调20-30元/吨。贵州、重庆地区部分钢厂的废钢采购价上调30-50元/吨。

四是年内钢铁业去产能力度加大,将波及废钢市场需求。今年国家明确钢铁业去产能目标4500万吨。到8月底,28个产钢地区和中央企业共退出粗钢产能3468万吨,约占全年任务量的77%。时下,去产能进入倒计时,各地都在抓紧实施,诸如,江苏、四川等地的2016年度去产能工作计划在10月底前完成。随着去产能目标的完成,钢厂产量减少,对废钢需求也将相应减少。此外,进入四季度,钢厂检修增多,也将影响废钢的需求。

鉴于上述这些因素,预测短期内废钢市场将趋于平稳,价格以盘整为主,不会出现跌宕起伏的行情。

(关键字:废钢 废钢市场价格)

(责任编辑: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