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简称“中钢协”)举行“2016年第四季度信息发布会”。中钢协称,今年前三季度,受益于钢材价格有所回升,钢铁企业经营状况普遍好转,中钢协会员钢企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9920.87亿元,实现利润252.06亿元,销售利润率为1.27%,同比扭亏为盈,但在工业行业中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据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全国粗钢产量6.04亿吨,同比增长0.37%,其中9月份同比增长3.94%;1-9月全国出口钢材8512万吨,同比增加202万吨,增长2.4%;进口钢材983万吨,同比增长1%;净出口钢材折合净出口粗钢7809万吨,同比增加165万吨,增长2.16%。
不过,中钢协同时表示,由于国际市场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明显增多,前三季度已经达到38起,7月份以来钢材出口量呈现逐月下降趋势,后期出口难度增加。
此外,中钢协称,按照今年化解过剩产能4500万吨任务目标,全年有望超额完成。按照目前各地报送的进度,9月底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已经完成80%以上,部分地区和中央企业已经提前完成全年任务,预计10月底可以完成全年压减任务,并有望超额完成。
化解过剩产能的成绩来之不易,阶段性效果也初步显现,但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仍然非常艰巨,尚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化解过剩产能的目标任务中,中钢协会员企业承担了极大部分,但部分地区存在化解任务平摊和一刀切的做法。在非规范企业中存在相当规模的落后产能。这部分企业受利益驱动继续生产甚至增产,对于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不利。化解过剩产能首先要淘汰落后产能,而做到这一点后期任务非常艰巨。
随着钢材价格明显回升,停工停产企业数量减少,特别是应依法关停的企业须彻底关停。而且中央奖补政策实行早退多奖,客观上奖补激励效应逐步减弱,债务处理需要政策支持,明年化解过剩产能工作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与此同时,在化解过剩产能的进程中,职工如何安置、债务如何处置仍然是贯穿始终的难题。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地方财政、就业形势较为困难,特别是钢城产业单一,吸纳劳动力能力弱。因此,这两项工作需要进一步做细做实。
中钢协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0.37%,其中钢协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同比下降0.51%,非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同比增长3.57%,非会员企业粗钢产量呈现扩张态势。由于钢价上涨,已停产的一些企业又恢复了生产,因此,去产能仍面临着较大的复产压力。
中钢协表示,目前钢铁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依旧较为突出。受严控钢铁企业的贷款规模影响,许多钢企面临着续贷难和抽贷等问题。国家为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采取了多项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就企业反映的情况来看,钢企资金紧张、融资难问题仍没有有效缓解,企业发债门槛和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
(关键字:产量 库存 发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