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向媒体通报称,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预计16日至2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发生一次大范围重污染天气,超过20个城市空气质量可能连续4天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且可能出现2天以上的严重污染。
刘烦江透露,环保部将派出规模最大的13个督查组,分赴各地进行督查,将对顶风违法的企业和不及时启动预警的地方政府进行重罚。
污染来袭政府应积极启动预警
据介绍,环保部已向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政府发函,通报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信息,提出预警提示建议。要求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时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切实落实各项减排措施,缓解重污染天气影响,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据刘烦江透露,这次污染将是入冬以来时间持续最长,污染程度最高,范围最大的一次污染过程。根据环保部的会商结果以及此次污染的污染,包括北京等在内的23个城市应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9个城市应启动橙色预警。他特别强调,空气重污染预警由地方政府来发布和实施。
据《法制日报》记者了解,这应该是今年以来最大范围的红色预警。
北京市今晚发布了今年入冬以来的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北京市决定,从12月16日20时至12月21日24时,国Ⅰ国Ⅱ排放标准轻型汽油车禁止上路行驶,国Ⅲ及以上排放标准机动车单双号行驶;停止土石方等施工作业;有关工业企业停限产;企事业单位可根据情况错峰上下班、调休或远程办公;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弹性教学或停课等防护措施。
气温偏高是污染重要原因
对于将要出现的超强空气污染的成因,中科院大气所研究员王自发分析称,2015年发生了自1998年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气候事件,导致明显的气候异常,四季度我国北方地区温度明显偏高,空气污染扩散条件不利,空气污染状况加重,重污染过程频发。2016年厄尔尼诺切换为为拉尼娜状况,但仍延续了气候异常状况的影响,今年进入秋冬季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温度明显偏高,冷空气活动明显偏弱。地面平均气压十多年来最低,湿度明显偏高,地面风速明显偏小,与逆温状况联系紧密的大气中层温度也达到十多年来最高水平,反映大气逆温状况明显较重,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尤其是进入12月以来温度偏高的现象尤为明显。
王自发认为,这种状况已导致12月以来我国北方地区发生多次重污染,且根据资料跟踪分析,预计本月中旬后期到下旬初,北方地区又将发生一次大范围天气回暖过程,本次过程温度回升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预计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发生一次持续性的空气重污染过程。
多城市联动应对效果显著
事实上,每次空气重污染来袭时,环保部都会提示相关地方发布预警和启动应急预案。刘烦江介绍说,“京津冀区域建了31个激光雷达站,7个超级站,每次重污染来时,所有城市同步对PM2.5进行分析,预测以及预报的能力也在提升。
据王自发介绍,从12月2至4日,12月10至12日两次污染过程应对效果看,每次污染都拉低一个级别。“原来是严重污染的拉低为重度污染,重度污染拉低为中度污染,中度污染降低为轻度污染。”从几次应对效果看,可以得出3个结论:一是污染时间往后推迟,第二污染峰值下降,第三污染范围缩小。
除了提前预警外,污染等级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多城市联防联控。针对12月2日至4日的污染过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有60多个城市统一启动预警响应,首次实现了区域高级别、大范围预警应急联动。即将到来的此次污染过程,环保部也要求涉及城市应同时启动预警并同时采取措施。
政府不作为将被严厉问责
为了应对将要到来的超强空气重污染过程,环保部将派出13个督查组分赴各地进行督察。这也是今年入冬以来,环保部派出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督查。刘炳江说,此次督查涵盖所有红色和橙色区域。
据刘炳江介绍,督查主要包括两块,一是看地方政府发布的空气重污染预警预案落实情况以及是否落实到位;二是看企业责任是否落实到位。“环保部每次督察都发现,有企业不顾人民健康,顶风作案。”
刘炳江强调,这次督察如果再发现有企业顶风作案,政府不作为,环保部将按日计罚的最高限额实施处罚;“对于政府落实不到位,阳奉阴违,等风来,抱有‘为他人打工思想的’地方政府,将作为环保督察的重要内容,该问责的问责,绝不手软。”刘烦江说。
根据环保部公开的信息,今年入冬以来进行的督查发现,一些城市空气重污染预警启动时间晚,启动级别低。这些城市包括石家庄、哈尔滨、临汾以及常州。
“治霾必须打出提前量,必须实施联防联控。”刘炳江说,现在,在京津冀没有哪一个城市可以保证污染你不传输我,我不传输你。他告诫这些企图“等风来、不想为别的城市打工的城市政府”必须按时启动预警,否则将被问责。
(关键字:环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