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经济观察网获悉,蒂森克虏伯与特尔尼翁钢铁集团(Ternium)达成协议,将向后者出售旗下的巴西钢厂Siderúrgica do Atlântico(CSA),售价(企业价值)为15亿欧元。至此,蒂森克虏伯在“Strategic Way Forward”战略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本次交易有待监管部门批准,双方的目标是在2017年9月30日前完成交易。虽然为了签订该协议,蒂森克虏伯不得不对CSA减计约9亿欧元,但蒂森克虏伯的杠杆比率(即净金融债务比所有者权益)将会有所改善,同时将获得可观的现金流入,从而大幅削减集团的净金融债务。此外,蒂森克虏伯将聚焦盈利的资本货物相关业务和服务业务。
蒂森克虏伯首席执行官海里希·赫辛根博士(Heinrich Hiesinger)表示,“在出售CSA以后,我们将彻底告别钢铁美洲业务领域。这是蒂森克虏伯向强大的工业集团转型的重要里程碑。目前我们超过75%的销售额都来自资本货物相关业务和服务业务。”
资料显示,2005年蒂森克虏伯决定把钢铁业务扩展到美洲,原本的计划是在巴西生产低成本板坯,经加工后出售到美国和欧洲,但这一计划未能成功。后来,巴西与美国阿拉巴马工厂的建造成本大幅上升,工厂发展遇到技术问题,起步阶段出现大量亏损。在海里希·赫辛根博士接任首席执行官后,集团立即对整个项目进行评估。
“我们发现这两个工厂的联动已经不再具有战略意义。当时,经济参数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于是,我们把它们纳入了蒂森克虏伯重新调整计划的一部分。我们做出了必要且正确的决定,即出售这两家工厂。”赫辛根说。
到目前为止,钢铁美洲业务领域的资本开支和起步阶段的亏损已经造成蒂森克虏伯120亿欧元的损失,即使扣除美国和巴西工厂资产剥离的所得以及淡水河谷公司(Vale)在融资中的股份,仍然录得约80亿欧元的净亏损。
尽管随着CSA的出售,蒂森克虏伯钢铁美洲业务领域的亏损历史将近终结,但目前这一影响仍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蒂森克虏伯仍需几年时间才能彻底纠正这一问题。
另据介绍,2014年蒂森克虏伯把美国的加工厂出售给安赛乐米塔尔(ArcelorMittal)和新日本制铁(Nippon Steel)。“当时,我们无法剥离CSA,因为集团与CSA曾经的共同持股方淡水河谷公司之间存在复杂的合同关系。2016年5月,集团成功结束了这些关系,自此成为CSA的唯一所有者。过去数年,蒂森克虏伯持续优化工厂的设施和运营业绩。”
赫辛根坦言:“我们兑现了承诺,让工厂实现了营业利润。另外,在与政府部门的反复磋商后,我们终于在2016年9月获得了营业执照。我们的努力和坚持有了回报。”
与此同时,蒂森克虏伯首席财务官凯科霍夫(Guido Kerkhoff)称:“我们逐步为巴西问题的良好解决创造了条件,让CSA对买家产生了吸引力。这也反映在了购买价格上。”
据了解,特尔尼翁钢铁集团是拉丁美洲领先的钢铁生产商,工厂遍布墨西哥、阿根廷、哥伦比亚、美国南部和危地马拉。钢铁制成品一年出货量980万吨。从2016年起,特尔尼翁从第三方购买板坯约370万吨。收购CSA后,特尔尼翁的板坯年产能最高将提高至500万吨。根据之前达成的2019年前的板坯供应合同,CSA将继续为安赛乐米塔尔和新日本制铁每年供应200万吨板坯。
此外,CSA的出售将对截止2016年9月30日的财报产生影响。在交易完成前,蒂森克虏伯的财报会把钢铁美洲业务领域列为终止经营业务,这次出售将对蒂森克虏伯的净收入产生相应的影响。除此之外,蒂森克虏伯预期这次交易不会对2016/2017财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和资产剥离前自由现金流产生任何影响。
(关键字:蒂森克虏伯 钢厂 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