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贯彻实施看钢材需求趋势
我国建筑业迎来重大变革!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指明建筑业发展的新路标,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那么,未来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将对钢铁业和钢贸业产生什么影响,建筑业对钢材的需求的亮点在哪里,是业界关注的一大热点。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建筑业支柱产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其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辐射影响力之广,特别是在促进社会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城乡建设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国家对建筑业健康发展十分重视。《意见》提出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优化市场环境,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强化队伍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中国建造”品牌。
建筑业对钢铁业息息相关,紧密相联,建筑业是各种工厂、矿井、铁路、桥梁、港口、道路、管线、住宅以及公共设施的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实体,建筑业所从事的建筑工程其特点是:固着地上,不能移动;复杂多样,彼此各异;形体庞大,整体难分;经久耐用,使用期长。因此,“建筑一启动,钢需就拉动”。建筑业的房屋和土木工程以及桥梁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建筑装饰业、其他建筑业等四大类,都离不开钢材,尤其是螺纹钢、线材、盘螺、圆钢等建筑钢材,国内钢厂所生产的钢材,一半是用于建筑业。2014年建筑业对钢材需求量比2013年增加,达到4.45亿吨,比2013年增长5%左右。正如业内专家所指出的中国已经是建筑大国,每年消耗全球60%的水泥,50%钢材。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意见》的贯彻实施,我国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拉动钢材需求注入动力,其“钢需”亮点多多,主要体现在:
一是钢结构建筑,成为“钢需”的一大亮点。《意见》提出,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建筑,这是建筑产业的第二次技术革命。钢结构建筑不同于木结构和PC结构建筑,它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结构构件尺寸小、工业化程度高的特点;同时,钢结构又是可重复利用的绿色环保材料。钢结构建筑实现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过程管理信息化。显然,钢结构建筑对钢材的需求不同于钢筋混凝土建筑,钢材需求的品种、质量和数量都发生新的变化。
钢结构建筑采用的钢材主要是工、槽、角、H型钢等型钢以及钢板、钢管等,而钢筋混凝土建筑则以螺纹钢、线材为主,钢材的材质要求亦不同,钢结构建筑所用的钢材要求高强度,耐腐蚀、抗震性能好,大多为结构钢。而装配式建筑采用预制、预加工等工厂制造的部件、构件的方式,钢材需加工、配送,经过加工成部件、构件的钢材,提高了钢材的附加值,这与钢筋混凝土建筑所提供的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也不尽相同,钢材的附加值大不一样。
据从事钢结构建筑施工单位有关人员介绍,建20层-30层建筑的用钢量一般为60千克-70千克/平方米;30层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的用钢量更多,以“小天城”为例,其钢材用量在2.6万吨左右,平均为153千克/平方米。
从《意见》的出台,可以看出国家对发展装配式建筑十分重视。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关于加快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去年9月30日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10年内CAGR至少26%,市场空间可达万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出台了装配式建筑专门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以浙江为例,该省去年底发文要求在工业建筑和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广泛应用钢结构,并明确自2017年1月1日起,杭州市、宁波市和绍兴市中心城区出让或划拨土地上的新建项目需全部实施装配式建造,到2020年全省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计划到2018年,重庆市钢结构产值占建筑业总产值比重要达到5%,新建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应用钢结构比重达50%,每年可化解当地钢铁产能70万吨以上。
2015年,我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在3500万到4500万平米之间,占新开工房屋面积比例3%。未来几年,我国新建建筑面积有望维持在100000万平米以上,若能达到2020年30%的政策目标,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预计有接近10倍的上升空间。“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可达2.8万亿元”,钢结构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可见,随着《意见》的贯彻实施,建筑业将把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建筑,作为发展的重点,未来工、槽、角、H型钢等型钢以及钢板、钢管,在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建筑上大有用武之地。建筑业人士提出:有实力的钢铁企业进军工厂化装配式建筑领域,促进工厂化建筑更好、更快发展。自主开发或强强联合都是钢企可以采取的选项。“钢企要深刻思考,是否适时进入工厂化装配式建筑领域,这是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目前,不少钢结构企业对于钢材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钢铁企业应适应用户不断提升的钢材质量要求,研发强度高、寿命长、耐腐蚀的钢材产品和紧固件用钢等。
二是建筑业企业“走出去”,带动钢材走出国门,为“钢需”的一大亮点。《意见》提出加快建筑业企业“走出去”,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优先在对外投资、技术输出和援建工程项目中推广应用。统筹协调建筑业“走出去”,充分发挥我国建筑业企业在高铁、公路、电力、港口、机场、油气长输管道、高层建筑等工程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有目标、有重点、有组织地对外承包工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意见》明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建筑业“走出去”相关主管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到2025年,与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签订双边工程建设合作备忘录,同时争取在双边自贸协定中纳入相关内容,推进建设领域执业资格国际互认。
我国建筑业“走出去”的前景广阔,潜在市场巨大。同样,国内的钢材和工程机械装备随着建筑业“走出去”,亦是“钢需”的一大亮点。
2016年,被称之“一带一路”建设“先锋部队”的工程建设业继续高歌猛进,前11个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3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3%,与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1004亿美元,同比增长40.1%。
2016年1月10日,三峡集团承建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主体工程开工。2016年1月21日,中国与印尼合作建设的印尼和东南亚第一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速铁路开工。2016年2月27日,中国政府优买项目、中铁隧道集团承担的中亚最长隧道——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至琶布铁路甘姆奇克隧道全隧贯通。正在建设中的项目还有,由中国路桥公司承建的肯尼亚自独立以来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蒙内铁路和由云南建工集团与万象市政府共同开发建设的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
四川省住建厅公布《2016年加快建筑业发展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将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力争实现全年建筑业省外产值1970亿元,同比增长8%;海外产值90亿美元,同比增长20%。
江苏的一批建筑企业走出了国门,在北非、西亚基础设施建设中分得了一杯羹,市中浦工程公司在非洲的几内亚承建了工程造价约3630万美元的市政公用项目,东海东一建设公司在阿尔及利亚承接了约4200万美元的施工项目。 到2017年年底,江苏全省要新增对外承包工程企业50家以上,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到100亿美元以上,形成一批工程总承包企业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强的外向型建筑企业。
马鞍山建筑业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外向型”企业比重,呈现出稳中有进和量增质优的发展态势。十七冶集团建筑业务遍及全国和世界各地,是马鞍山唯一的双A双特级企业。在市建管部门的沟通和牵引下,全市50多家企业通过高标准的平台建设,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互换,从而通过“借船出海”赢得了外地市场,仅2015年就将创造产值20多亿。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建筑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鼓励和支持我省建筑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及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非洲“三大网络”(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区域航空网络)及拉美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省有比较优势的建筑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境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发展壮大我省对外承包工程龙头企业集团,培育一批新的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开拓境外市场。到2017年年底,全省新增对外承包工程企业50家以上,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到100亿美元以上,形成一批工程总承包企业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强的外向型建筑企业。
建筑业“走出去”,开拓国外建筑市场,带动工程机械和钢材的间接出口。上海市钢贸商会副会长、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的限公司董事长任庆平接受《中国冶金报》采访时说,我国钢材随着建筑业、工程机械业“走出去”的量很大,过去每年少说也有几千万吨,还有不少钢材是经过加工,成为钢结构件,不仅附加值高,而且也不会遭到国外的反倾销。这是钢材的间接出口。
据业内人士分析,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都将迎来新机遇,预计2015年至2024年,全球建筑业总产值将超过6万亿美元,其中亚洲市场达2.8万亿美元,占全球40%,这主要得益于亚洲建筑市场的强力推动。未来十年能源基础设施领域平均增幅将达到7.1%,高于运输行业6.5%的预期值。北美和西欧的建筑业前景广阔,未来10年该两个地区的建筑业总产值可达到2万亿美元左右,是全球第二大建筑市场,约占全球建筑市场的30%,也是充满着巨大商机。
《意见》的贯彻实施,我国建筑业伴随“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走出去”,前景美好,钢材“借船出海”,市场巨大。
三是建筑业注重绿色建筑,绿色钢材成为“钢需”的一大亮点。绿色建筑是集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于一身的综合体。《意见》指出按照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突出建筑使用功能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等要求,提供功能适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环境协调的建筑设计产品。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超过5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过40%。
住建部的《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和备案工作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明确,将现有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产品整合为绿色产品。
目前,我国已全面启动了绿色建筑国家行动,这是我国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的一件大事,意味着绿色建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住建部已将绿色建筑中的建筑产业化纳入今后时期重点工作,在技术研究、市场培育、制度创新方面予以重点扶持。
绿色建筑呼唤“绿色钢材”。随着《意见》的贯彻实施,未来我国建筑业向绿色、环保、节能方向发展,绿色建材成为建筑业主要材料,因此,要求钢厂提供环保、节能型钢材,“绿色钢材”将越来越受到建筑业的青睐。
建筑业所消耗的钢材主要是大型型钢、中小型型钢、棒材、钢筋、盘条(线材)钢管和涂镀层板等,基础设施建设所消耗的仍以钢筋、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多年来线材和钢筋一直是我国建筑用钢材中消费最大的品种。
绿色建筑要求钢材强度高,耐腐蚀性强,比如高强度钢筋,400MPa级和500MPa级钢筋,有的强度等级甚至达到700MPa级,再有抗震钢,还有一种耐火耐候钢,它具有与普通建筑用钢相当的室温力学性能、焊接性能以及其他性能,在一般气候条件下可裸露使用,也可提高涂装性,涂在耐火耐候钢上的涂层的失效年限远长于普通钢。使用耐火耐候钢可比可以减少防火涂料和防火包覆的使用,从而减少污染、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减少或不必进行防腐维护、节约维护工本、钢材厚度可减薄,节约综合成本20%以上,是一种具有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类钢材。
业内人士认为,即使未来绿色建筑有部分采用螺纹螺、线材等建筑钢材,在材质上也要求高强度、超高强度的钢材,如高强度的四级、五级螺纹钢,抗震钢筋等。
“绿色钢材”在未来的建筑业中将大显身手。
四是建筑工程机械装备加快发展,优特钢成为“钢需”的一大亮点。《意见》提出,加快先进建造设备、智能设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提升各类施工机具的性能和效率,提高机械化施工程度。
建筑工程机械装备涉及的产品很多,主导产品有混凝土机械、筑路机械、挖掘机械、桩工机械、起重机械和风电设备等全系列产品。建筑工程施工,挖掘机、压路机、旋挖钻机、装载机、汽车起重机、混凝土泵车等工程机械产品必不可少。在建筑工地上,各类的绞车、卷扬机、升降机、砂浆泵、泥浆泵、灰浆泵、喷涂泵、抹平机、钢筋切断机、钢筋调直机、钢筋弯曲机、钢筋拉伸机、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配料机、混凝土喷射机 、混凝土泵、混凝土泵车、液压砂浆泵、混凝土振动器、混凝土振动棒、混凝土粉碎器、混凝土输送泵、混凝土布料杆、车载泵、混凝土搅拌输送车,等等,都建筑工程施工的必要装备,而且需求量极大。2016年,挖掘机产量高达11.14万台,同比增长19.4%;2017年1月份,国内挖掘机销量达到4548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4%。其中,小挖掘机、中挖掘机和大挖掘机同比分别增长57%、33%和107%。从去年九月份开始,挖掘机销量已经连续四个月同比增长70%以上。建筑业的发展,拉动了挖掘机需求。时下,挖掘机行业正在开启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业内人士调研显示,我国现在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建筑工程机械市场,建筑工程机械对钢材的需求量日趋增大,建筑工程机械行业主要消费的钢材品种有中厚板、优质棒材、型材、热轧薄板、冷轧薄板和无缝钢管等,从目前国内生产供应情况看,100kg级以下几乎所有规格品种的机械用中厚板,普通质量要求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模具钢等优质棒材,以及其他钢材品种国内均能满足需求。
未来建筑工程机械装备将向智能化、大型化、轻量化、可靠性、耐久性以及高精度、节能环保等方向发展,因此对钢材品种提出新的要求,如中厚板、型材、热轧板、冷轧板等需向高强度、高耐磨性等方向发展,满足机械装备向大型化、轻量化的发展需要;优质棒材向高纯净度、抗疲劳、耐腐蚀、长寿命方向发展,满足机械装备的可靠性、耐久性、高精度、节能环保等发展需要。
目前,建筑工程机械用钢的国产化率明显提升,大部分钢材品种自给率达到100%,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国内钢铁企业并未完全将工程机械用钢市场开发,还有部分高端钢材需要依靠进口。比如60-100公斤工程机械板,虽然我国已经实现批量生产,但是高强度的工程机械板还是存在合格率较低,表面质量不高的问题。耐磨板同样能够基本满足工程机械需求,但是高端的产品仍然依赖进口。优质棒材虽然完全有能力供应国内市场,但是因其稳定性和钢材品种问题还是不能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钢铁企业、工程机械企业还需加强合作,建立实质性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钢材预处理、加工配送等领域互相参股,结成真正的战略联盟。共同研发设计,定期互访,及时通报工程机械企业对钢材品种的需求、钢材产品质量问题的回馈,做到相互支持和协同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建筑业直接间接带动最明显的行业依次为钢铁等金属产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采掘业、化学工业、运输邮电业。建筑业每增加1亿元产值,所带动的国民经济其他各行业增加2.0173亿元产值;建筑行业带动国民经济规模的能力较大,对钢铁等关联产业的发展有巨大的带动力,建筑业成为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可以预见,《意见》的贯彻实施,我国建筑业将得以可持续发展,为拉动“钢需”注入强大的动力。
(关键字:钢材 需求 建筑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