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钢矿业中关铁矿公司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行走在地下400多米深的巷道内,十年如一日,依靠坚定的信念挥洒着青春和汗水,终于让深埋地下的“钢铁粮仓”奉献出高品质的铁精粉。
荒凉的矿山旁,八间板房,六七个人,办公桌上一份帷幕注浆工程的标书。这是2007年10月16日,河钢矿业中关铁矿公司总经理李贞芳初到矿山时的场景。
中关铁矿地处沙河市白塔镇中关村附近,于1974年完成地质勘探报告,查明地质储量9400万吨,矿石品位高,易选易磨,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可是水大、埋深、水文地质复杂等特点及受限于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拿不出可行的治水方案,只能望水却步。
2008年6月28日,中关铁矿帷幕注浆工程正式拉开帷幕。回想中关铁矿建设的艰难历程,技术科科长梅宝峰感慨颇多:“当时我们遇到了蚀变破碎带、溶洞处理、冬季施工困难等难题,中关铁矿与施工方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帷幕注浆工程的顺利完工,为开发该地区铁矿石资源铺平了道路。”
“在中关铁矿这样的大型铁矿山进行孔深500—700米的单排深孔帷幕注浆,其规模之大、难度之高,不仅是国内首例,而且在国际上亦属罕见。”最早一批参加中关铁矿建设的综合办公室主任高广峰把帷幕注浆工程形象地比喻为地下河水中筑起的一座“孤岛”。
“建设矿山熬了一代人,对人的各方面都是一种考验,是一种炼狱般的磨炼。”李贞芳和十来个技术人员每天吃住在矿山,冬天水泵管子被冻住,只能从附近找泉水洗脸。夏天,潮湿的被子都能拧出水来,蚊子一叮身上肿成一片。李贞芳说,曾经多少次有人劝他离开,都没有动摇过他坚守的信心。
中关铁矿在开发建设上坚持了“绿色矿山”的发展理念,一是采用了环形全封闭帷幕注浆堵水,二是采用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三是采用大型化、现代化装备,四是采用水源热泵进行取暖和制冷。特别是采用帷幕注浆堵水和全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对保护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生态和地面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被国家发改委作为地下深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样板在全国推广。
帷幕注浆工程获得成功,使中关铁矿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并获得1亿元项目建设专项资金。之后铁矿的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400米深的地下巷道非常壮观,走完全程需要两天多的时间。
今年3月,河钢集团矿业公司董事长黄笃学来到中关铁矿调研,充分肯定了“创建现代化绿色标杆矿山”的成就。他说:“中关铁矿项目是公司最关注的项目,投产冲锋号已经吹响,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如今,在集团和公司的支持下,中关铁矿已经进入单体试车阶段,5月31日选厂投料试车成功,铁矿石转化为高品质的铁精粉。李贞芳说:“这一天的到来对于中关铁矿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几代矿山人实现梦想的时刻。”
(关键字:铁矿 河钢矿业 绿色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