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5%。二者上半年变化也已出炉,其中CPI同比涨1.4%,PPI同比上涨6.6%。
CPI连续5个月低于2%
6月CPI同比上涨1.5%,与5月涨幅持平。该涨幅略低于外界预期。据Wind资讯显示,此前23家机构对6月份CPI的平均预测值为1.6%,预测最大值为1.8%,最小值为1.4%。
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2%,是影响6月CPI的主要涨价因素。其中,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5.7%,教育服务类价格上涨3.2%,居住类价格上涨2.5%。另一方面,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2%。其中,猪肉和蛋价格下降较多,降幅分别达到16.7%和9.3%。
最近几个月食品价格相对疲软,促使CPI整体处在较低水平。不过有分析认为,未来食品价格环比可能出现转正局面,从而带动CPI回升。国泰君安研报认为,预计二季度后食品因素对CPI的拖累作用将会结束,前期M1和M2的增速扩大对CPI的滞后影响可能在下半年有所。下半年通胀上行动力将有所增加,但总体仍将保持在温和水平。
回顾今年上半年的物价走势,除了1月CPI同比涨幅超过2%,2-6月的CPI同比涨幅均低于2%。经计算可以发现,今年上半年,全国CPI总体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4%。而2016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2.1%,2015年同期涨幅为1.3%。
“CPI涨幅在上半年走势平和,这反映出国内经济开局良好。”西安交大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谈民宪告诉华商报记者,下半年翘尾因素有可能收窄,而且市场和政策层面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增加,PPI向CPI的传导因素仍值得继续留意。
上半年PPI同比上涨6.6%
巧合的是,6月PPI同比上涨5.5%,涨幅与5月持平。涨幅回落的行业包括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涨幅扩大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这六大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4.4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80%。
今年上半年,PPI同比涨幅为6.6%,与CPI之间的“剪刀差”为5.2个百分点。5、6两月PPI、CPI之间的涨幅差额都是4个百分点,已经低于上半年平均水平,同时也要比2月的7个百分点大幅缩小。由于PPI环比涨幅仍在下降,同比涨幅存在继续走低的可能。
“近几个月有一些工业行业的产品价格环比下降,体现出冲高回落的特点。”武汉科技大学证券与金融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二季度开始经济增长势头逐渐趋于稳定。另一方面,目前的货币政策也不支持工业品价格继续拉高。
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毕超表示,去年以来工业品价格上升,反映为PPI涨幅扩大。当然,除了经济环境和资产投资向好,这和钢铁、煤炭等行业的去产能也有不小关系。随着未来基建投资的季节性调整,房地产投资受到政策调控的影响,加上企业补库存周期的逐渐减弱,下半年PPI涨幅收窄的可能性增加,不排除与CPI之间的“剪刀差”缩小。
(关键字:CPI 上半年 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