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涨势回落 供应收缩预期渐缓

2017-9-1 8:41:07来源:经济参考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随着市场对政策的消化以及交易所“降温”举措的执行,最近一周,国内大宗原材料价格涨势明显放缓,追踪一揽子大宗商品价格表现的商品综合指数再现回落。

数据显示,到8月31日收盘,文华商品指数单周下跌近1%,是6月份以来的持续涨势中出现的第二次周度回调,也刷新了6月初以来的单周最大跌幅。

细分类别的商品中,前期涨幅巨大的工业原材料虽然也同步回落,但相对农产品,工业品仍算强势,整个工业原材料价格同期下跌0.8%,而大宗农产品类商品则跌幅超过1%。

不过与前期的涨势相比,无论是煤炭、钢铁,还是化工类及有色金属类原材料,“疯涨”的态势都明显有所放缓,其中备受关注的螺纹钢期货价格基本围绕前一周的收盘价格附近展开窄幅震荡,有望刷新至少过去两年来的最小周度波动幅度。

此外,在黑色原材料商品、化工类商品上涨后,8月份来,以铅、锌等为首的有色金属强劲涨势也放缓,其中受短缺预期带动的锌期货价格最近一周下跌逾2%,有望连续两周回落,同时金属镍也有望在连涨7周后,首次出现回落的状况。

市场普遍预期,前期原材料价格的大涨之所以放缓,一方面是利多的预期陆续被市场消化,特别是市场对于环保等政策面带来的供应收缩预期“强弩之末”。而另一方面,交易所在交易活跃品种上接连出台“降温”措施,也对市场的投机门槛有所提高,投机资金对市场的影响进一步降低。

作为国民经济的上游材料,大宗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预示着下游的乐观前景,但持续的大涨也可能推升中下游产业的成本,使这部分企业的盈利前景恶化。因此未来原材料市场大涨的势头会否持续得到缓解?是市场各方参与者关注的焦点。

在业内人士看来,实际上,从2016年以来的黑色原材料、有色金属以及化工原材料的轮番上涨,进而整体抬升大宗商品价位水平,更多是多重因素的“共振”。

首先是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市场的需求出现好转。在一些研究机构看来,实际上只有主要经济体的复苏,才能解释黑色原材料意外的化工类商品以及有色金属的涨势,尤其是有色金属,作为国际期货市场成熟品种,有色金属的定价早趋国际化,国内市场的变动很难撬动整体的涨势。

其次是国内市场的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客观上使一些前期的不合规产量退出市场,比如“地条钢”清理后留下的供应空间无疑需要优势产能的生产填补,而在需求不断改善的环境下,优势产能开工率的提升无疑也不断推升市场的乐观前景预期。

最后是市场心态和投资者预期,实际上,在经历2016年的上涨后,市场参与者此前那种价格上涨更多是不正常的心态明显改变,随着需求的复苏以及供应短期的紧张态势,在政策面的“风吹草动”下,市场预期无疑很容易被放大。

回答涨势放缓是否还会持续,无疑需要重新检视这几个因素是否还在影响市场。至少从目前的市场环境看,需求改善的状况无疑会持续,尤其是随着部分原材料在经历6-8月份的淡季后,会重新进入旺季,需求前景仍难看到明显的悲观因素。

可以看到,供应的状况以及预期依然是市场的关键决定因素。一方面去产能、环保等因素对产业的影响会持续,比如钢铁行业的“地条钢”清理还会加力。但另一方面优势产能的释放和生产也会加快,特别是钢铁这样拥有较高利润的行业,钢厂扩大生产的意愿强烈。
 

(关键字:原材料 工业)

(责任编辑: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