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这个铁矿项目改变了中澳贸易史 中钢集团靠它盈利20年

2017-12-6 8:31:03来源:矿业汇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11月23日,力拓与中国中钢恰那铁矿项目进行第三次续约。未来,恰那铁矿总产量再增1000万吨,累计产量提至2.9亿吨,从而将项目延长至2020年,为此中钢将预付给力拓1500万美元,并向力拓支付挂钩铁矿石价格、最高上限为2.5亿美元的资源费。

签字仪式

一、恰那铁矿:中澳首个矿业合作项目

位于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的恰那铁矿,是中钢和力拓于1987年建立的合营项目,中钢集团在项目当中占据40%股权,力拓则持有60%股权。该项目当时是中国对外最大投资之一,是中澳首个矿业合作项目,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最早的矿业投资项目。

恰那矿区属于布罗克曼矿层,是皮尔巴拉地区资源储量最多的矿层。

1969年,该区进行了首次钻探,但由于当时“不需要”开发恰那铁矿,直到1977才进行二次钻探评估。随后,中国希望合作开发该矿区。

30多年前,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澳大利亚铁矿石想进入中国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需要可靠的资源,一方需要广阔的市场。恰那铁矿由此被命运选中。

然而,一个是刚刚敞开国门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部属企业,一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私人企业,二者合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时任中国冶金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白葆华说:“在那个历史阶段,我们考虑投资海外国家时,几乎什么都怕,担忧的事情太多,比如两国政治、社会制度差异以及法律差异等。最大的担忧莫过于,如果我们在海外设立合营公司,我们把资源基地放在另一个国家,一旦将来发生战争,资源可能无法运回中国,导致项目瓦解。”

正是这种担忧,造就了中钢集团对恰那合营铁矿的敬惜之情。因为有了敬惜,一切程序都在慎之又慎之中进行。他们要用严谨的论证打消大家的顾虑,确保铁矿合营顺利推进。

经过多次论证,双方确定了合作的最佳区域,该区域有2亿吨高品位的可采储量做保证,并已知位于所选区域中心位置的恰那铁矿有7000万吨超高品位矿石。

1984年,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中钢集团前身之一)和哈莫斯利铁矿有限公司(力拓控股)签署可行性研究协议。

1987年,双方达成协议,规定哈莫斯利公司提供资源和技术,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包销20年的铁矿产量,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持有恰那铁矿40%股权,哈莫斯利公司则持有60%股权,1990年1月1日正式生产,年产300万吨,逐年递增,9年后达到1000万吨的年产量。

2014年及2016年,中钢与力拓又先后两次签署了恰那合营项目的再延期协议。

根据2016年协议,连同新签的包销合同在内,未来5年内,力拓将向中钢集团供应7000万吨高品质低成本的铁矿石产品。

二、恰那铁矿:吨矿成本不超过40美元

事实上,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恰那铁矿一直是中钢集团旗下最为赚钱的业务之一。

仅仅恰那一个项目,中钢澳大利亚公司在2007年至2009年的3年间,就给集团贡献了超过2亿美元的利润,这还不包括中钢贸易公司在市场运作中的获利部分。

在经历了2014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暴跌,恰那铁矿合营项目在当前的寒冬行情中依然可以获得可观的利润。

恰那铁矿品质相对较高,力拓的管理成本又非常低,中钢从恰那铁矿拿到的吨矿离岸成本不超过40美元,相比目前反弹至60美元左右的矿价,利润空间依然很大。

(关键字:铁矿石 恰那铁矿 中钢 力拓)

(责任编辑: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