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影响2018年钢铁原料市场行情的因素

2018-1-2 11:19:26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2018年的铁矿石、煤炭、焦炭、废钢、铁合金等钢铁原料市场行情走势如何?是钢铁业和钢贸业关注的一大热点,经营者和业内人士认为要分析预测2018年钢铁原料市场行情,需要关注一些存在影响行情的不确定因素

在采访中,一些从事钢铁贸易的经营者说,2018年,铁矿石、煤炭、焦炭、废钢、铁合金等钢铁原料市场如何运行,要看存在的影响行情那些不确定的因素如何变化,这些因素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进入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对钢铁需求的变化,涉及钢铁原料市场行情走势。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放慢经济增速,换来质量和效益。由此,未来国内的钢材需求也将由量转向质,需求强度或将减弱,而对钢材的品种、质量提升,要求钢铁业提供高端的环保型“绿色钢材”,钢铁行业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动绿色发展。业内人士预测,2017年我国钢材实际消费量为7.25亿吨,同比增长7.7%;2018年我国钢材实际需求量预测约7.30亿吨,同比增长0.7%,增幅回落。那么,2018年的铁矿石、焦炭等钢铁原料需求量增幅或将下降,而铁合金、废钢的需求因优、特钢等高端钢材的增加而增长,这些变化这将直接波及2018年钢铁原料市场行情走势。

二是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对钢铁原料市场行情的影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8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在2017年,钢铁业加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顺利完成年度5000万吨去产能目标任务,自《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发布以来,我国已压减粗钢产能1.15亿吨(不含地条钢),占整个“十三五”期间压减1.4亿吨粗钢产能目标任务的约82.1%。同时,取缔“地条钢”产能1.4亿吨,涉及700多家企业。2018年,钢铁业的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的任务依然很重,钢铁行业所消耗的铁矿石、焦炭等原料“有减难增”。据业内人士分析预测,2017年我国生铁产量为7.10亿吨左右,同比增长1.3%;2018年我国生铁产量为7.09亿吨,同比微降0.1%。2018年需消耗铁矿石11.2亿吨,同比微降0.2%。

三是开征环保税、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这与钢铁原料业和原料市场亦息息相关。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开征环保税,各省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环保税具体税额分别按每当量1.2元-12元、每当量1.4元-14元幅度征收,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该幅度内确定具体标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出台,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到2020年,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这一方案的出台,标志着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已从先行试点进入全国试行的阶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污染防治列入2018年的三大攻坚战,这对煤炭、焦炭、铁合金等钢铁原料产业将会带来一定影响,焦化企业治理污染的投入增大,生产成本上升,同时,因环保而受到限产,产能释放受阻,产量将会减少。2017年焦炭产量约4.39亿吨,同比下降2.2%。预测2018年焦炭产量约4.37亿吨,同比下降0.5%。由此来看,投放市场的资源也将减少,焦炭市场供给紧缺局面不会根本性的改变,支撑焦炭价格高位运行。

四是电炉钢新增产能存在不确定性,对铁矿石、废钢、焦炭、铁合金等原料市场的影响度的差异,需要关注。未来我国钢铁产业将进入结构调整期,绿色、节能、稳健是发展的主旋律,从而决定钢铁行业发展方向:电炉钢的占比提升;品种结构变化,特钢和一些优钢的比例会提升。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认为中国电炉炼钢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业内人士指出,受益于吨钢盈利增加及废钢成本优势,长流程钢厂电弧炉复产情况也较为普遍。截止到2017年12月份统计显示,2018年具有明确投产计划的电炉产能合计1560万左右,主要集中在西南、华中、华东地区,新增投产的电炉产能大都通过产能置换而来。截至目前,统计全国249座电弧炉,涉及产能1.21亿吨。其中,华东、华南、华中地区产能占比合计73%。电弧炉产能的扩增,使钢铁原料的消耗结构发生变化,增加了废钢的消耗,减少了铁水、焦炭的消耗,转炉多“吃”废钢,每年消耗掉1.2亿吨-1.6亿吨废钢;电炉原来70%“吃”铁水,现在改成70%“吃”废钢,又消化掉8000万吨左右废钢,合计每年有2亿吨以上的废钢消耗量。据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废钢年产量1.6-1.7亿吨。因此,2018年废钢市场资源供给偏紧,价格“易涨难跌”;相反,铁矿石需求因此而削减,铁矿石市场供大于求矛盾加剧,遏制其价格的上涨。

五是钢材出口关税的调整,对钢铁原料市场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2017年12月15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2018年关税调整方案》,将取消棒材、螺纹钢和线材的出口暂定关税,降低200系热轧不锈钢卷、钢锭、钢坯及部分铁合金等产品出口暂定关税。其中硅铬铁、钛铁及硅钛铁、其他钒铁、铌铁及直接还原铁及其他海棉铁块团出口暂定关税由15%下调至10%。此外,自2018年1月1日起,我国还将对其他进出口关税进行部分调整,将取消废镁砖、废钢渣、废矿渣等商品进口暂定税率,恢复执行最惠国税率,还将取消钢材、绿泥石等产品的出口关税。而此次出口关税的调整就是为了平抑国内外钢材价差。相关品种出口关税的取消和下调,有助于降低该系列钢材产品的出口成本,提高中国钢材的出口竞争力。2017年,我国钢材出口量进一步下降。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1月,中国出口钢材535万吨,同比下降34.1%;1-11月,中国累计出口钢材6983万吨,同比下降30.7%。此次出口关税的调整能否改变我国钢材出口量下降的局面,尚需观察。无疑,此举对2018年的国内钢铁原料市场,尤其是铁合金市场,都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六是原料产业政策和措施贯彻实施,对钢铁原料市场行情的影响。国家对煤炭、焦炭、废钢铁业的政策和措施频频出台,诸如,发改委表示,坚决压减落后产能煤炭消费量,稳妥有序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工作,把“十三五”剩余煤炭消费减量目标分解到2018-2020年,各地区要将未来三年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年度目标分解落实到下一级政府和重点用煤企业;切实做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清洁高效利用,重点地区要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量等。再如,日前发改委公布煤炭库存制度,对于煤企和电企的最高库存和最低库存标准都做了明确规定,并明确了考核监督机制。对于考核不达标的企业,将进行相应的惩罚。该制度从2018年1月1日开始实施。按照煤炭库存制度,按照不同环节、区域、企业、时期等因素,确定了相应的库存。煤炭企业库存需维持3-7天的水平。大部分电力企业库存需维持20天的水平。还有,钢铁原料市场传出取消进口煤限制消息。据悉,国家发改委电话告知,地方海关对进口煤在操作层面,可依据电企迫切需要适当提供通关便利。此措施意在缓解冬季我国保供应阶段部分地区煤炭短缺局面,但对2018年国内煤炭市场有何影响尚需观察。再有,推行“煤改气”,禁止燃煤取暖,北方全面实施“煤改气”,要求居民尽量选用空调、电取暖器等替代天然气壁挂炉取暖。此举对天然气、煤炭市场都将带来影响,近期部分地区出现天然气供应紧张现象,有的地区实施天然气限供,每户居民每月购天然气不超过150立方米。又如,加大废钢加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早在2015年6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财税[2015]78号文件,对作为炼钢炉料的废钢铁,自2015年7月1日起享受30%的退税。但实施效果并不佳,相关行业协会建议,炼钢所用废钢即征退税比例应恢复到70%,而且政策实施的准入企业覆盖范围至少应扩大到80%。此外,还可考虑减免合规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促使废钢资源向优势加工企业集中,加快实现社会废钢铁资源的回收、拆解、加工、配送、利用一体化,为钢铁企业多用废钢节能减排搭建绿色通道。上述这些导向性的政策和措施的贯彻执行,对2018年钢铁原料市场将会产生一定影响。

七是世界各国的减税竞争,对国际钢铁原料市场的影响,波及国内市场。2017年,美国参议院通过特朗普的税改法案,这是美国30多年来对税法的最大一次调整,该法案将企业所得税从35%降至20%,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上调至12000美元。世界各国的减税竞争,叠加美联储加息,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系列外溢效应,引发全球资本市场与制造业格局的重大演变,最终使得中国制造业受到冲击,抑制其钢材出口,尤其是抑制机电产品等货物出口所带动的钢材间接出口。可见,美国减税会对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必然造成影响,减税无疑将对钢铁行业和钢材市场造成影响,从而直接波及到2018年的铁矿石、焦炭、煤炭、废钢等钢铁原料市场行情。

上述这些因素,将对2018年的钢铁原料市场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而受到钢铁业和钢贸业的厂商高度关注和重视。

(关键字:钢铁 原料 因素)

(责任编辑: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