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钢铁业对京津冀年均PM2.5浓度贡献率达12.7%

2018-3-28 8:35:22来源:财新网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最新研究表明,钢铁行业在2015年对京津冀地区年均PM2.5浓度贡献率达12.7%。其中,钢铁行业对唐山市PM2.5影响最大,年均PM2.5浓度贡献率高达41.2%。

这项近日发表于《环境科学》的研究成果中,研究人员选取2015年为基准年,建立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的多污染物排放清单,并采用相关模型模拟了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对区域大气PM2.5浓度的影响。

模拟结果显示,钢铁行业在2015年对京津冀地区年均PM2.5浓度贡献率高达12.7%,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PM10、PM2.5、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较2014年整体略有下降,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明显,这与脱硫设施投运率升高有关。

从时间上来看,钢铁行业在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对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贡献率分别达到14%、15.9%、12.3%、8.7%,整体呈现夏高冬低的季节特点。

从空间上来看,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排放量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部,唐山市钢铁行业各类污染物排放量最大,占整个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排放总量的39.1%-63.5%,其次为邯郸市、秦皇岛市等;各地市中,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对唐山市PM2.5浓度影响最大,年均浓度贡献率高达41.2%,北京市PM2.5受钢铁行业影响较小,钢铁行业PM2.5浓度贡献率约4.1%。

钢铁行业主要包括焦化、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从工序上来看,烧结和球团工序是最主要的污染物排放工序(贡献率达17%-72%),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占到钢铁总污染物排放的72%和61%,其次为炼铁工序(4.6%-42.4%)和轧钢工序(3.5%-35.7%);炼铁工序是总悬浮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排放量占钢铁行业总排放的42%;炼铁和炼钢工序则是一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

京津冀地区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3%,却聚集了全国43%的钢铁产能。2017年2月,国家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曾下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其中明确供暖季该地区的河北石家庄、唐山、邯郸和河南安阳实施错峰限停产方案,钢铁产能限产50%,天津也发布地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同样在供暖季对钢铁企业限产50%(详见财新周刊报道:京津冀钢铁限产集结)。

之前已有研究表明,钢铁行业已成为京津冀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准确、详实的钢铁行业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可作为空气质量模型的输入数据,对空气质量影响评估十分重要,是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制定污染控制政策和进行空气质量预测的关键。

(关键字:京津冀 PM2.5 钢铁)

(责任编辑: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