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多地启动省级环保督察专项行动 环保监管逐渐升级

2018-4-18 8:31:10来源:中国证券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4月16日上午,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正式挂牌。整合多个部门职能的生态环境部将从“尴尬部门”变为污染防治“强势”部门,开启我国污染防治新征程。

据媒体报道,继生态环境部决定今年开展第一轮环保督察“回头看”之后,浙江、安徽、广东等省份近日纷纷启动省级环保督察。这些省份不但制定了专项行动,还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突出了大气等重点督查领域。

川财证券分析师杨欧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环保监管的逐渐升级是大势所趋,对化工行业是挑战更是机遇,农药、染料等污染较严重的行业将率先受到波及。  

多地启动省级环保督察专项行动 环保治理力度持续

环保督察力度持续。继生态环境部决定今年开展第一轮环保督察“回头看”之后,浙江、安徽、广东等省份近日纷纷启动省级环保督察。这些省份不但制定了专项行动,还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突出了大气等重点督查领域。

浙江省4月8日宣布开展“蓝天保卫”1号专项执法行动,进行为期一周的环境保护省级督查。专项行动主要突出三个重点,包括突出大气污染程度较重的冬春季时段,突出重点改善因子,突出重点行业领域等。这次行动的检查重点是各地的布置落实情况和企业的执行情况,以及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中涉及火电等六大行业企业相关环境问题的整改情况。

安徽去年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为切实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安徽决定从3月6日起开展为期1年的督查。同时,安徽环保厅制定了专项整治督查方案,派出4个督查组对铜陵、池州等5市组织开展固体废物环境污染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督查。督查内容包括落实省专项整改推进会部署情况,沿江经济园区组织、工业和医疗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等七大重点领域排查情况等。

广东环保厅今年3月启动了对狮子洋周边区域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督查。据悉,今年广东省环保厅将继续开展专项督查,督查思路与去年相比会做一些调整。今年将选择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突出水和个别重点区域的大气,专项督查方式会更加多样化,并且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强。

除已经启动督查的省份外,还有多地表示正在布局省级环保督查执法工作。为进一步加快整治洞庭湖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有效打击环洞庭湖区工业企业违法排污行为,湖南自2018年起将连续3年实施“环湖利剑”专项行动,今年将是攻坚之年。

四川今年将对中央环保督察没有下沉督察和专项督察的市州进行重点督察。为持续推进督察问题整改,四川要求加快编制完成各市(州)及省直有关部门整改方案,形成“1+1+N”整改工作体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从上述省份的督查情况来看,火电、钢铁、水泥、玻璃、垃圾焚烧等行业依然是重点督查对象。

川财证券分析师杨欧雯对上证报记者表示,环保监管的逐渐升级是大势所趋,对化工行业是挑战更是机遇,农药、染料等污染较严重的行业将率先受到波及。

在她看来,过去环保监管压力较小,行业落后产能难以真正清退,“乱排乱放”现象屡禁不绝,部分企业通过环保不达标的工序建立成本优势,行业难言规范。如今,环保重拳整治之下,倒逼落后产能退出,行业供需结构持续改善,集中度持续提升。业内龙头企业具备技术、产能、成本等优势,将充分受益,强者恒强;而过去“钻空子”的企业,唯有关停或者技术升级两条路可选。不过,仍需警惕化工落后产能向监管薄弱地区转移。

我的钢铁网资讯总监徐向春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春季钢铁市场比较低迷,库存过高导致市场压力过大,再加上一些国际因素的影响,价格普遍下跌。目前市场处于企稳反弹状态,环保督查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已经从京津冀等北方地区向华东、华南转移。压力之下,一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会有临时性减产举措,预期对市场价格产生正面支撑。

生态环境部正式挂牌 环保“大部制”开启大生态监管时代
  整合多个部门职能的生态环境部将从“尴尬部门”变为污染防治“强势”部门,开启我国污染防治新征程。
  4月16日上午,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正式挂牌。李干杰任党组书记、部长。新部门生态环境监管职能强化,监管领域拓展,对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1974年到2018年,我国环保机构经历了7次变革,逐步从小环保发展到了大环境。如今回望这7次变革,可以看到每一次变革都在级别、权限上不断提高、增强,对于推动环保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一位在环保系统工作近40年的原环保部官员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着生态环境部的成立,未来环保机构的职责将从点源污染防治走向大区域、大生态的环境监管。
  部门职能从“组织协调”到“统一负责”
  2018年4月16日上午,原环保部门口挤满了人,大家期待着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揭牌,见证新一轮的环保机构改革。对于很多老环保人而言,每一次环保改革,都能够带来我国环保事业的快速发展。
  回首44年前的197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正式走出了我国环境保护的第一步。当时,对于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分工是,负责制定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规定,审定全国环境保护规划,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各地区、各部门的环境保护工作。
  之后的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首次颁布,中国环境保护开始迈上法制轨道。
  1982年,环保机构再次迎来变革,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组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内设环境保护局。同时,撤销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1984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改为国家环境保护局,仍归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领导,同时也是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主要任务是负责全国环境保护的规划、协调、监督和指导工作。
  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成立独立的国家环境保护局(副部级),明确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经过10年发展,199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升格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正部级),是国务院主管环境保护工作的直属机构。撤销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在随后,每隔10年,环保机构都迎来一次大变革。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成为国务院组成部门。2018年,组建生态环境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不再保留环境保护部。
  生态环境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和标准,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工作,监督管理污染防治、核与辐射安全,组织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等。
  作为环保机构变化的见证人之一,上述原环保部官员谈到,从7次变革来看,环保机构的变化体现在人员编制、职责范围的扩大,机构规格在不断提升,体现了中央对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环保(工作)由过去的工业污染防治到城市污染防治、农村污染防治,最后扩大到生态环境保护,赋予环保机构的职责职能、任务越来越多,对环保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他说。
  开启新征程,进入大生态监管时代
  近年来,在环境保护管理过程中,破除部门交叉问题的呼声高涨。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要求,组建生态环境部。将环境保护部的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职责,国土资源部的监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职责,水利部的编制水功能区划、排污口设置管理、流域水环境保护职责,农业部的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职责,国家海洋局的海洋保护职责,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南水北调工程项目区环境保护职责整合,组建生态环境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对于此次改革的意义,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举行的记者会上,李干杰指出,这个方案明确把原环境保护部的全部职责和其他6个部门相关的职责整合到一起,组建新的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他表示,这个改革是党中央实现深化改革总目标的一个重大举措,是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一个具体行动,是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
  李干杰强调,组建生态环境部,有“五个打通”,把原来分散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职责统一起来:第一是打通了地上和地下;第二是打通了岸上和水里;第三是打通了陆地和海洋;第四是打通了城市和农村;第五是打通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就是统一了大气污染防治和气候变化应对。
  2018年4月3日,李干杰主持召开部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4月2日下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关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要求,要打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具体包括: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七大攻坚战。我们要把这七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作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突破口和“牛鼻子”,抓紧制定作战计划和方案,细化目标任务、重点举措和保障条件,做到按图施工、挂图作战,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确保七大攻坚战役3年时间明显见效。
  对于新的环保机构给未来环保工作带来的变化,上述原环保部官员认为,从机构改革来看,把6个部门职责划归过来,在污染防治上体现了一个事情一个部门管理的宗旨,有效杜绝了多部门交叉管理带来的低效、扯皮现象。同时,提出成立五大综合执法体系,其中生态环境交给了生态环境部,今后生态环境的执法将会统一。
  他进一步介绍,未来,大生态监管会进一步体现,不仅仅是对自然保护区监管,还包括对生态功能区监管等,流域、区域的执法监管也都会得到进一步加强,过去环境执法只是对污染防治、点源、城市污染的监管,未来会走向大区域、大生态的监管。

(关键字:钢铁 省级 环保督察 环保监管)

(责任编辑: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