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提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时下,蓝天保卫战正在华夏大地打响。那么,这场污染防治攻坚战对钢铁市场及钢铁原料市场将会带来什么影响,这是当前钢铁业和钢贸业关注的一大热点。为此,记者采访了从事钢铁贸易的经营者,就这一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上海市钢贸商会副会长、上海五波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庆平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说,污染防治,钢铁行业始终是强化督察工作的重点,这对钢铁市场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对钢铁供给和需求都将带来一定的影响。这次环保督察力度很大,华东地区有家大型钢铁企业也被点名,要求进行整改。
确实,环保整治对于钢铁市场供给和需求都将带来影响,《行动计划》明确,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从去年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扩展到了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地区,从28个城市扩展到了80个城市。
上海华磊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太庚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说,现在环保整治的区域扩大了,从原来的“2+26”北方地区,扩大到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地区,而这些区域是钢铁企业的集中地,特别是长三角和汾渭地区都是主要的产钢地区。初步估计,范围扩大之后,涉及钢铁产能会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两亿吨左右。随着《行动计划》的贯彻实施,当地一批环保不达标的钢铁企业将被停产、限产,使钢铁市场供给发生变化,这是钢贸商必须关注和重视。
《行动计划》指出,重点区域实施秋冬季重点行业错峰生产。加大秋冬季工业企业生产调控力度,各地针对钢铁、建材、焦化、铸造、有色、化工等高排放行业,制定错峰生产方案,实施差别化管理。要将错峰生产方案细化到企业生产线、工序和设备,载入排污许可证。企业未按期完成治理改造任务的,一并纳入当地错峰生产方案,实施停产。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的,要提高错峰限产比例或实施停产。
梁太庚及一些经营者都认为,随着《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那么今年秋冬季,在重点区域的钢铁企业限产、停产的将会增加,钢铁产能释放受到遏制,下半年钢材市场的供给减少或许是一个大概率,有利于缓解供需矛盾。
一些钢贸商也认为,“蓝天保卫战”打响,使一些下游用钢行业对钢铁的需求也将带来影响。《行动计划》明确,将扬尘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由此来看,今后那些扬尘综合治理的工地将被停止施工,其实今年上半年,一些地区的建筑工程因环保问题而被暂停施工的不少,下半年进入采暖季,建筑工程的停工或错峰施工的或将增加,对钢材需求,尤其是螺纹钢、线材、盘螺等建筑钢材的需求也将减少。
此外,《行动计划》实施,下游用钢行业,像制造业、五金加工业、铸造业、建材等行业,一批污染严重的“散乱污”企业,将得到整治,关停的、淘汰的将会增加。如在河南禹州地区,对“小散乱污”的小型铸造企业进行环保整改。凡不能通过环评的企业将永久性关停,已整改关停400多家“小散乱污”铸造厂。进入2018年,在潍坊地区也有一批小铸造厂被关停。预见“蓝天保卫战”打响后,一批无手续、无环评的中小铸造厂,会和“地条钢”一样永远的消失,那么,铸造生铁的需求量也将因此而减少。
北京加大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业企业淘汰退出力度,全市共退出500家。其中昌平区最多退出121家,其次是通州区退出82家。各区须巩固“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并“动态清零”,即发现一家,清理一家。
再有,那些小型的制造厂家、五金加工企业,环保不达标的,属于“小散乱污”的企业,都将在“蓝天保卫战”中被清除,这部分的“钢需”会受到影响。所以说,实施《行动计划》,对钢材市场供需都会受到影响,一把“双刃剑”。
同样,“蓝天保卫战”对钢铁原料市场的影响不会小觑。《行动计划》提出,重点区域加大独立焦化企业淘汰力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实施“以钢定焦”,力争2020年炼焦产能与钢铁产能比达到0.4左右。列入去产能计划的钢铁企业,需一并退出配套的烧结、焦炉、高炉等设备。重点区域城市建成区内焦炉实施炉体加罩封闭,并对废气进行收集处理。
“以钢定焦”是首次提出的,意在加大对焦化企业的环保整治。业内人士统计显示,《行动计划》实施,重点区域共涉及焦化产能32270万吨,相比去年京津冀“2+26”城市环保限产涉及产能16727万吨明显增加,从今年上半年环保检查力度来看,预计影响远超往年环保措施。
据汾渭平原2018年环保对焦炭影响估算,“2+26”城市焦炭主产省环保政策影响覆盖50%,汾渭平原环保政策覆盖逾30%;其中山西地区政策涉及范围广,按照保卫蓝天战第二阶段入驻至采暖季结束来核算,影响产量953万吨,河南地区涉及城市少,环保政策影响产量约136万吨,而陕西因汾渭平原政策涉及范围并非为其焦化产能密集区,在三个省中影响度较小,环保政策影响产量约60万吨。
7月4日,唐山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唐山市钢铁、焦化超低排放和燃煤电厂深度减排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焦化行业:2018年9月底前,全市所有焦化企业全部达到超低排放水平(限值参照验收标准,通过168小时运行且第三方监测达标,95%以上小时均值排放达标),并完成湿烟气脱白治理改造,凡达不到标准的实施停产整治。
一些经营者认为,《行动计划》实施,焦化行业有一部分环保污染严重,环保不达标的厂家将被关停,有利于缓解焦炭市场的供需矛盾,促进焦炭价格企稳。
不过,钢贸商感到,“蓝天保卫战”同样具有拉动“钢需”的利好的效应。从《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和措施来看,涉及拉动“钢需”不少。诸如,电网企业要统筹推进输变电工程建设,满足居民采暖用电需求。加大对纯凝机组和热电联产机组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供热管网建设。由此而来,后期电力行业对钢材需求将会增加。
再有,《行动计划》提出,因地制宜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引导有条件地区和城市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重点推动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开展农村住房节能改造。由此预见,建筑业对“绿色钢材”需求量必将加大。
还有,《行动计划》明确,加快车船结构升级。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到200万辆左右。加快推进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重点区域使用比例达到80%;重点区域港口、机场、铁路货场等新增或更换作业车辆主要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由此而来,新能源汽车所用的高强度、轻型化、高质量的汽车用钢需求量也将随之而增大。
再有,《行动计划》提出,推进船舶更新升级。2018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新生产船舶发动机第一阶段排放标准。推广使用电、天然气等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船舶。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内河应采取禁限行等措施,限制高排放船舶使用,鼓励淘汰使用20年以上的内河航运船舶。这样,未来3年,造船制造业将大批生产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船舶,为拉动船用钢材需求注入动力。
此外,《行动计划》要求大力推进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2020年底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达到70%以上,县城达到60%以上,重点区域要显著提高。那么,无尘环保清扫机、道路清扫车、高压冲洗车、洒水车、勾臂车、电动三轮车等环卫机械设备的需求量明显增加,而这些环卫机械设备都是用钢材制造而成,尤其是优钢的需求必然增加。
确实,“蓝天保卫战”打响,“钢需”亮点闪烁。可以预见,《行动计划》实施,对钢铁市场是一大利好。
(关键字:钢铁 钢铁市场 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