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记者孙树文、赵学锋、赵迎晨一行3人,在兰州海关相关领导陪同下,深入方大炭素公司相关生产工序,现场了解炭素生产工艺、技术装备等,调研企业发展情况,并就该公司上半年进出口贸易亮点采访了该公司总经理党锡江。
图为央视记者在公司领导陪同下参观生产车间
作为“最具影响力甘肃名企”之一的方大炭素,以突出的产能规模、雄厚的装备技术实力、身居“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等诸多优势,逐步发展为行业领军企业,并跻身世界炭素强企之列,尤其在进出口贸易方面,该公司多年来位居甘肃省出口创汇首位。据海关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甘肃省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额增长33.2%,其中,方大炭素的表现尤为抢眼,其石墨电极出口占全省民营企业进出口贸易额的29.3%。
当日下午14:15时许,央视记者一行到达方大炭素,该公司总经理党锡江、常务副总经理徐鹏、党委副书记郑文峰,与该公司进出口公司、保卫部负责人等热情迎接。
央视记者与方大炭素领导进行了座谈。党锡江介绍了方大炭素的历史沿革、生产经营、企业文化、福利待遇等。党锡江说,改制前企业举步维艰,资不抵债,员工工资几度拖欠,是欠税大户。改制后企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产能、装备实力、技术研发能力等大幅提升,员工工资不断增长。特别是2017年,纳税、员工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2018年上半年上缴税金达14.6亿元,员工月人均收入8900余元,一线员工收入过万。
记者围绕进出口话题,就炭素制品的生产、工艺、应用前景、下游关联企业等进行深入了解,党锡江一一给予答复。当问及方大炭素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原因时,党锡江从企业体制机制优势、企业在国内国际行业中的突出地位、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带来的红利,以及企业持续抓好环保建设等做了简要分析。关于进出口贸易方面,党锡江主要介绍了方大炭素在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炭素新材料的研发、核电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分析了近年来该公司综合实力、国际排名不断攀升的主客观原因,对公司前瞻性的发展规划进行了阐述。
进出口公司负责人具体介绍了进出口业务拓展的措施,特别是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方大炭素凭借西部开发和兰州优越的地理优势,加大了沿线国家的市场拓展,在国际运输方式上不断创新,与越来越多的国际一流钢铁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使方大炭素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实现了外销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随后,在方大炭素领导的陪同下,记者一行深入厂区进行参观,先后到该公司压型厂三车间、加工厂新电极接头线参观,了解炭素生产工艺、装备、产品等情况,并现场拍摄了相关生产素材。
图为党锡江在接受央视记者现场采访
在加工厂新电极接头线,党锡江围绕方大炭素的进出口业务发展、企业核心发展力、远景规划等现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党锡江介绍说,近年来,在方大集团的坚强领导下,方大炭素不断加大投入,使企业的装备能力、装备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同时,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了大规格产品的占比,为出口创汇奠定了基础。另外,在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开发新客户,又增加了20多个沿线国家和地区,企业的外贸出口额大幅增长,出口创汇不断增加。今年上半年,方大炭素出口创汇比去年相比增加了42倍,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
党锡江表示,近年来方大炭素每年持续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研发,还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发电站用高温气冷堆的研发,产品已经交付山东石岛湾核发电站安装使用。方大炭素与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钢厂安赛乐米塔尔等在内的一流钢厂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钢铁企业保持密切合作。目前,方大炭素的生产能力、装备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体生产规模和集中供货的优势。国际上一些大型钢铁企业,通过到方大炭素的技术交流、现场评定,认为方大炭素有能力来保证他们对石墨电极的需求。特别是方大炭素生产直径600以上超高电极,这需要有装备能力、技术能力作保证,一般的中小企业在生产技术上很难达到要求,这也充分体现了方大炭素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字:方大炭素 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 专题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