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储”对建材市场影响如何?

2018-11-20 9:08:44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又到“冬储”时,今天“冬储”咋样?对建筑钢材市场有何影响?这是时下钢贸商所关注一个热点。

进入11月份,立冬过后,北方地区已经冰天雪地,一年一度的“冬储”陆续启动了,按照以往的经验,每年从11月下旬到12月初开始,直至春季之前,贸易商都会进行一定规模的“冬储”,那么今年的“冬储”将会如何?

在采访中,一些经营者认为,今年的“冬储”状况与往年似乎不相同,“冬储”的力度,“冬储”的规模,贸易商“冬储”的意愿,最终取决于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以及资金成本。那么,从价格变化的趋势和资金成本状况来看,尽管最近以来,钢材市场价格在震荡回落,如上海市场上的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价格整体下跌,但目前的建材价格仍处于较高位,11月16日,上海地区的马钢产ø16mm-ø20mm三级螺纹钢报价4450元/吨;永钢产ø6.5mm-ø10mm高线(HPB300)报价4710元/吨;比热卷和普板价格每吨还高出好几百元,根据以往贸易商的“冬储”经验,一般当建材价格处于3900-4000元/吨的价位时,才会考虑“冬储”,而当钢价普遍高于4000元/吨时,“冬储”的意愿不强,贸易商不会贸然囤货,去博行情,尤其是对那些在去年贸然“冬储”而造成严重亏损的商家来说,对“冬储”大都心有余悸,慎之又慎。何况,有前期,由于建材价格持续上涨,贸易商还产生“恐高”情绪,有的打消了“冬储”念头。

再看资金成本状况,目前反映贸易商融资成本的上海大额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率为3.22‰(月息),处于中等偏低水平。但对于从事钢铁贸易的经营者而言,依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是因为钢贸企业不属于经济实体,也不是小微企业,而是流通企业,更是资金密集型行业,一般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更何况钢厂的出厂价格政策变化快,一旦钢厂出厂价格上涨,贸易商的采购成本上升,那么,“冬储”带来的风险很大。

再有,宏观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钢材市场需求状况,也直接关系到今年的“冬储”规模和“冬储”力度。从宏观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从国内外经济大周期角度分析,国内外经济下行风险在加大,市场对于经济下行的预期越来越明晰,前景并不乐观。

再从钢材市场需求状况看,在国内外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情况下,拉内需、促消费等政策相继推出,基建项目以及年底释放流动性等等成为重头戏。但建筑钢材最大的需求端,即房地产开始下滑。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9.9%,增速较1-8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不过,这主要得益于土地购置费用的高速增长,剔除土地购置费用后,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为-4.09%,降幅较前8个月扩大0.2个百分点。此外,制造业也不景气,对钢材的需求强度在减弱。

从近三年的情况来看,由于钢材市场处于上升周期,钢贸商“冬储”热情很高,结果收益惨淡。尤其去年“冬储”出现集中放量,而春季行情却迟迟未能启动。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的“冬储”规模,“冬储”力度,贸易商的“冬储”意愿,相比往年都会有所减弱,这将对开年的建筑钢材市场行情带来一定的影响,需要经营者关注和重视。

(关键字:冬储 建材 建材市场)

(责任编辑: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