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钢材市场价格强劲反弹行情能否持续?

2018-12-10 9:48:07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12月伊始,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市场出现一波强劲反弹行情,似乎让贸易商没有预料。“淡季的钢市,钢价能如此暴涨?”一些经营者感到疑惑:这波暴涨行情能持续多久?

据经营者在销售中反馈的信息,在12月3日,进入12月份的首个交易日,整个钢材市场快速升温,价格大跌,尤其是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市场价格暴涨,在上海市场,当天螺纹钢价格上涨180元/吨,线材价格上涨150元/吨,盘螺价格上涨180元/吨。国内其它地区的钢材市场亦涨声一片,涨势强劲,有专业机构统计显示,这一天,国内10大重点城市的Φ25mm三级螺纹钢均价为4038元/吨,较前一日上涨了110元/吨;唐山钢坯价格较前一日上涨250元/吨。局部地区钢材现货价格、钢厂出厂价格单日涨幅超过300元/吨。

这一天的钢价何以如此暴涨?经营者及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受中美取消加征关税利好影响,部分钢厂调高钢材出厂价格,加上钢坯价格的上涨,几方面因素的叠加效应显现,导致钢价大幅反弹。

也有经营者认为是价格超跌之后的报复性反弹。在11月份,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持续下跌,一路走低。如在上海地区,高线价格下跌750元/吨,螺纹钢价格下跌830元/吨,盘螺价格下跌1000元/吨,成为今年以来单月跌幅最大的一个月。11月份的钢价,其跌势之强,跌速之快,跌幅之大,属实罕见。

进入12月份,在中美元首就贸易达成共识,取消加征关税的利好因素刺激,钢材市场信心提增,导致钢价大幅反弹,有道是“元首一握手,钢价往上走”。

显然,这一波钢价的暴涨行情,并不是供需关系变化所致。因为这些天,钢材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没有太大的变化,为什么在前一个交易日,建材价格还在下跌,最大的跌幅100元/吨,而隔了一个双休日,价格就大涨180元/吨,无疑,这是人为因素拉涨了钢价。一些市场分析人士称之是“情绪上涨”。

既然是人为因素导致钢价的暴涨行情,那么是很难持久的。在第二天,上海市场的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市场价格没有继续攀升,而是止涨企稳,一些高价位的建材,实际成交价松动,“暗降”现象再度出现。到了盘中,螺纹钢价格下跌了30-50元/吨。

在采访中,一些经营者介绍说,这些天螺纹钢成交情况不怎么样,需求不旺,而且有萎缩的趋势,出货不畅,销量明显减少,大家都在降价卖,没有需求支撑,价格很难涨得上去,还会重新震荡回落。

其实,人为炒作也好,情绪性刺激也罢,靠这些促使价格的上涨,只能是暂时的,不可能持久,最终决定价格的涨跌,是由供需关系的变化而定。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是谁也违背不了的。

12月份正是钢材市场的淡季,尤其是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市场,处于淡季之中。随着气温下降,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进入冰冻期,露天的建筑工程施工难度加大,有的暂停施工,螺纹钢、线材的需求明显减少,所以每年的12月和来年的1月份,有大批北方资源南下,投放南方市场。

在冬季,南方地区的建筑钢材需求强度也在减弱。临近年终,一些建筑工程进入年尾收工期,加上春节、民工返乡等假日因素,建材市场的终端有效需求减少已成常态,年年如此,今年也不例外。据业内人士的调研结果显示,11月份钢铁流通企业销量和订单量大幅下降,市场心态快速下滑,采购意愿明显降低,目前钢市淡季特征已经开始逐步显现。预计12月份钢铁流通市场需求景气依然不高,不会那么景气,需求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期建筑钢材市场价格难以继续攀升。

再从供给状况来看,尽管在采暖季,北方地区加大环保限产的力度,部分钢企的产能释放受到影响,但由于钢厂的盈利状况较好,生产热情依然高涨,产量有增无减。据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11月中旬重点钢企粗钢日均产量195.15万吨,旬环比增加3.51万吨,增长1.83%。而在10月份,国内粗钢生产继续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0月中国粗钢产量为8255.2万吨,同比增长9.1%;2018年1~10月份累计,中国粗钢产量为78245.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6.4%,月产量再创历史新高。钢产量在增长,库存量在上升。11月中旬,重点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为1327.11万吨,旬环比增加104.23万吨,上升8.52%。

供给过剩,需求不足,库存上升,销售压力加大,在这种供需状况之下,后期的建筑钢材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行情很难持续,或将震荡回落。

(关键字:钢材 建筑钢材 反弹)

(责任编辑:0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