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不断出台,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复工,但是受疫情影响,供应链的断裂却让这些企业复产之路比较艰难。
中建集成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健飞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供应链断裂是疫情发生以来公司复工面临的最大困难,“一定要尽快恢复供应链。社会生产就像一部机器,有一个环节缺失就可能使整部机器不能运转”。
“前期建设消耗的是自己的库存,但这些库存远远不够,我们更多依赖的是整个行业链条。”他向本报记者介绍,供应链上各个环节都对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有些地方因疫情防控的需求,复产比较困难,致使整个链条断开,所有厂家都在千方百计地找资源满足生产需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中小企业研究室副主任马淑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已经影响了企业的供应链,而且像汽车、半导体这些链条比较长的行业受影响更大。
供应链是制造业的核心环节,疫情使原有供应链条中断,出现很多供需不对接的情况。为了给这些企业解决燃眉之急,中国政府网日前推出了“全国企业复工复产供需对接服务平台”。只要企业在生产设备、工厂、仓储物流或原材料方面存在缺口或者有供应能力,都可以通过搜索功能来匹配供需。
此平台通过“互联网++”方式对接供需双方,向广大企业提供供需信息和对接撮合服务,能够吸引广大疫情防控物资、原材料、设备生产企业提供相关资源渠道,充分调动企业相关生产技术能力和物资储备库存。截至2月21日,平台共发布各省区市423家企业防控物资的548条供需信息,物资类别涵盖熔喷布、泵头等原材料和口罩、防护服、酒精等,已达成交易合作25笔。
国家层面平台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防控物资方面,而一些地方政府建立的省内交流平台涉及面比较广。例如在复工方面走在前列的浙江省,在2月18日正式开通“浙江省复工复产企业供求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快速发布和匹配供求信息,实现线上发布、线下对接。截至2月23日,该平台上供求总数已有267条,解决数为62条。
从目前的情况看,企业线上供需交流平台在短期内能够解决复工复产企业生产供求信息不对称的难题,为恢复供应链畅通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要确保疫情下供应链的稳定运作,还涉及到很多方面。
张健飞认为,地方政府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应该让一些重点行业,比如当前防疫需要或者恢复国民经济运行且处在供应链条上的企业优先复工。“此次疫情期间,供应链断裂对一些行业的产能产生了较大影响,从长远来看,疫情过后政府应该加大基建投资,恢复这些行业的产能。”
马淑萍认为,要想尽快恢复供应链,应优先保证处在供应链末端的一些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很多行业的零部件都是由这些企业提供的。对于目前政府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措施,比如提供金融支持防止资金链断裂、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降低企业成本、政府出面调配用工人员等,马淑萍认为这些措施非常及时,为保证供应链畅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此外,马淑萍提出三条建议:一是为企业延期支付工资提供政策支撑。中小企业60%的成本是人力成本。疫情期间不能开工却还得支付大量的人员工资,是目前中小企业最大的资金压力。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措施,允许企业和员工共同商量延期支付工资,应对疫情带来的压力。二是协调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关系。针对上游原材料供应企业由于疫情影响复工复产,导致未按期履行交货合同等引起的纠纷,政府应该出台一些临时政策,允许这些企业之间进行自我协商解决问题,同时协调供应链上下游关系,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多与企业沟通进行防疫指导。比如很多企业没有防护用品,没法保证员工安全,政府就要帮助提供这些用品。
(关键字:企业复工复产 供应链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