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企业的上半年:有钢企净利润增长3188%

2021-9-10 8:59:21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疫情下,普遍不愁订单的中国制造业却因原材料价格和国际运费大幅上涨等因素普遍承压,陷入了“增收难增利”的境地。

与之对应的,是赚得盆满钵满的海运公司,以及供应链最上游的原材料生产企业也成为这波涨价潮的大赢家。利润翻数倍、创下历史新高,成为这些企业最新财报的关键词。

净利翻几倍

作为国际铜矿公司亚太区负责人,李青告诉第一财经,铜价已经涨到了近十年来的历史最高点,而原材料生产公司的成本不会变,按照“铜价4美元多一磅,成本只要1美元多”计算,利润率接近200%。

在李青看来,最赚钱的永远在上游,更不用说原材料价格疯涨的时期。这也是他们公司陆续卖掉了下游的业务,专注做上游生意的动力,“越到下游利润越单薄”。

他解释说,对上游企业而言,由于开采成本不变,原材料涨价涨的就是公司的纯利润,而对于下游企业来说,赚的是加工费,因此要锁定利润就要看他们和下游企业如何谈价。从行业来说,过去20年来,加工费持续下降,“20年前铜加工费是2000元人民币,现在只有700~800元”。与之对应的,是20年前的铜价从2万~3万元/吨涨到了如今接近7万元/吨。这意味着利润趋薄之下,下游企业的运营成本和资金压力却大大增加。

在李青看来,铜价能否继续保持涨势,主要看中国和美国这些主要经济体的发展。

国际大宗商品巨头必和必拓8月18日发布的2021财年业绩报告显示,2021财年,集团实现当期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373.79亿美元,同比增长69%,利润率达到64%;经营利润259.06亿美元,同比增长80%;可分配利润达到113.04亿美元,同比增加42%;经营净现金流达到272.34亿美元,同比增长73%。

必和必拓方面表示,得益于铁矿石和铜价格的上涨,以及优异的经营表现,集团实现了272亿美元的经营净现金流,该指标连续第五年超过150亿美元。同时,自由现金流达到194亿美元。

根据公开资料,中国在全球的铜消费占比超过50%,主要用于电力、家电、建筑、新能源车等行业,并且其中大部分来自进口。

作为国内的铜矿企业,江西铜业(600362.SH)的数据显示,2021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67.94亿元,同比增长54.3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0.43亿元,同比增长308.30%。

不只是铜矿、铁矿石、原油这些最上游,钢铁和化工等行业的利润也出现暴增。

其中,包钢股份于8月27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为394.37亿元,同比增长41.09%;净利润27.64亿元,同比增长3188.14%。

8月28日,钢铁行业龙头宝钢股份发布的数据则称,上半年,宝钢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852.52亿元,同比增长42.79%;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0.79亿元,同比增长276.74%。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营业收入34594亿元,同比增长51.5%;利润总额2268亿元,同比增长2.2倍;销售利润率6.56%,同比上升3.47个百分点。

英国一家商品研究所的钢铁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除了中国市场需求强劲和国外市场陆续复苏带来的需求增长,国内对于钢材减产的预期,进一步推动了钢价的上涨,也让钢厂大赚。一般来说,产能利用率越高,利润也就越高。从去年底开始,钢厂的产能利用率普遍在90%以上,位居历史高位。

8月底,中国石化发布2021年中期业绩称,上半年营业收入1.26万亿元,同比增长22%,股东应占利润400亿元、每股收益0.33元,盈利能力强劲,创近三年同期最好业绩,并超过疫情前水平。

恒力石化(600346.SH)8月16日发布的2021年半年度报告则显示,公司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45.74亿元,同比增长55.25%;净利润86.42亿元,同比增长56.65%。

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的2021年8月全国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也创下年内新高。

官方数据称,受煤炭、化工和钢材等产品价格上涨影响,8月份工业品价格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扩大。从同比看,PPI上涨9.5%,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涨幅分别扩大11.4、2.7和1.1个百分点,是同比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

还能涨多久

在8月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他提出,得出该判断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全球经济整体上在复苏,市场需求在增加。二是主要原材料生产国由于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对大宗商品的供给偏紧,特别是国际航运的运力紧张,国际航运价格在上涨,也推动了相关商品价格保持高位。三是由于部分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财政刺激和货币流动性,财政刺激的力度比较大,市场流动性比较充裕,加大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

国泰君安发布的研报提出,在全球经济复苏和国内能耗“双控”政策影响下,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行,并且出现了从钢铁、铜、油等主要品种向铝、锂、硅铁等其他品种蔓延的趋势。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认为,上游原材料生产的受限和全球经济的持续恢复还会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支撑。

光大证券认为,随着下半年粗钢减产执行概率逐步提升,而且近期铁矿石价格回落,主要上市钢铁企业盈利能力在下半年还有望进一步改善。

上述钢铁分析师则提出,钢材价格下半年大概率会往下走,因为下游需求已经呈现出下降的态势。不过,由于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钢材价格还可能相应上涨,再加上原材料生产企业的限产趋势,就算价格随需求有下降动力,降幅也不会大。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工业、消费、投资等经济指标均出现回落。出口放缓,消费承压,叠加房地产调控加码,下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数据显示,2021年1~7月,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为11.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0.9%;7月全国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为1.77亿平方米,创2018年以来的单月新低,同比下降21.5%。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1年7月,乘用车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当月环比小幅下降,同比降幅比上月有所收窄。2021年7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54.8万辆和155.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0.7%和7.0%,环比分别下降0.5%和1.1%,降幅较6月分别收窄3个和4.1个百分点。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汪涛撰文称,8月统计局制造业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下滑0.3个百分点至50.1,财新PMI也下滑了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统计局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大幅下降了7.3个百分点,2020年3月以来首次降至荣枯线下;估计即将公布的8月经济数据将显示大部分经济活动同比增速走弱,而基建投资同比增速或低位反弹。

 

(关键字:原材料 钢企)

(责任编辑:00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