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钼市上半年行情低迷 下半年仍需密切关注</h1> <div class="v2_comtent_info01"> <span>2011-7-7 0:00:00</span>来源:<span></span>作者:<span>孙慧男</span> </div> <div class="v2_comtent_info02"><a title="投稿" class="v2_content_ico01">投稿</a><a title="打印" class="v2_content_ico02">打印</a><a title="收藏" class="v2_content_ico03">收藏</a> <!-- Baidu Button BEGIN --> <div id="bdshare" class="bdshare_t bds_tools get-codes-bdshare"> <span class="bds_more">分享到:</span> <a class="bds_qzone"></a> <a class="bds_tsina"></a> <a class="bds_tqq"></a> <a class="bds_renren"></a> </div> </div>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id="bdshare_js" data="type=tools&uid=684790" ></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id="bdshell_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new Date().getHours();</script> <!-- Baidu Button END --> <div class="v2_comtent_info03"> <ul> <li><b class="v2_content_ico04">导读:</b></li> <li>钼 钼精矿 钼铁 氧化钼</li> </ul> <ul> <li><b class="v2_content_ico05">关键字:</b></li> <li>钼</li> </ul> <div class="clear_hu"></div> </div> <div class="over_x"><p>2011年上半年<b>钼</b>市场表现低迷,不但未出现业内人士去年预期的高比例增长,相比去年同期,钼价反小幅回落。</p> <p> </p> <p> 一、2009年-2011年上半年国内钼价走势</p> <p><img border="0" alt="" src="http://backoffice.chinaccm.com/C3/image/00511_201177150651.gif" /></p> <p> </p> <p>1、2009年4月起国内钼价真正触底反弹,并在其后的大半年时间内不断试探、调整,全年均价1909元/吨度,上半年均价1679元/吨度。2010年国内钼市基本进入平稳期,价格在2000元/吨度附近筑底,其后窄幅波动,全年均价2117元/吨度,上半年均价2194元/吨,上半年同比增长30.7%。2011年上半年钼价走势不如2010年同期强劲,均价仅为2140元/吨度,同比下降了2.5%。</p> <p> </p> <p>2、2009年中国钼市刚刚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正处在敏感的过渡期,受经济因素影响,钼价在此期间出现较明显震荡。尤其是进入到09年下半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好转,钼市信心增强,价格反弹动力强劲,短期内钼价涨幅较大,利润空间迅速拉升。但也正因为短时间内价格涨势过猛,钼市累积了一定风险,并随着钼价上涨风险加大。风险意识的增强也体现在钼产品交易上,供方积极、买方犹豫,钼价从高位迅速跌落,于2009年底跌至成本线1800-1900元/吨度附近。在此之后尽管钼市仍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而有所波动,但均受到成本支撑,维持在1900-2000元/吨度附近。2011年上半年钼市虽表现趋弱,但价格也尚未跌破2000元/吨度关口。</p> <p> </p> <p>3、2011年国内钼价走势相对去年同期较弱,价格在前4个月缓慢攀升到2200元/吨度后就持续下跌,6月底已接近2000元/吨度,且疲软态势并未改变。</p> <p> </p> <p>二、影响2011年上半年钼价走势的主要因素</p> <p> </p> <p>1、国内经济影响钼业投资、生产、需求以及钼价。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陷入严重通胀压力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为此都采取了控制通胀的措施。我国在2011年上半年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加息以收紧信贷、控制通胀。这使得我国经济发展在4月以后出现了增速放缓的趋势,钼行业在此期间也受到牵连。紧缩的货币政策给中小企业带来了较大压力,同时出于投机行为的游资也因现金流紧缩而逐渐退出市场,钼市场交易因此放缓,低价出货现象也屡屡发生。</p> <p> </p> <p>2、 粗钢生产继续放量,但高通胀以及紧缩货币政策下,钢铁产品需求呈现低增长,钢铁企业微利,进而挤压原料端钼铁价格。</p> <p><img border="0" alt="" src="http://backoffice.chinaccm.com/C3/image/00511_201177151003.jpg" /></p> <p> </p> <p>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我国粗钢产量高达29287.3万吨,同比增长8.78%,这对钢价走势来说无疑是不利的。在钢价走势不利情况下,钢厂为保利润而将压力转嫁到合金生产商身上,虽采购量未减,但不断压低采购价格,给钼市造成巨大压力。从近半年来钢厂采购钼铁价格来看,要普遍低于散货市场交易价格3000-5000元/基吨,尤其是在市场行情不利的情况下,钢厂低价招标更是释放出消极信号,造成钼价格下跌。</p> <p> </p> <p>3、钼市供应仍在增长,国内竞争压力增大。据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前5个月,我国钼精矿产量9.3万吨(实物量),同比增长14.5%,仍旧维持较大增幅。产量大增的同时,出口仍旧因高关税、高价格以及配额等因素受到制约,2011年1-5月中国钼品出口总量为1.357万吨(实物量),进口钼品1.257万吨(实物量),进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量不大。尽管中国在2011年前5个月已转变成钼净出口国,但出口仍远小于金融危机之前,净出口量也仍小于产量增长值。换言之,2011年的前5个月,国内钼市在供应方面仍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p> <p> </p> <p>4、欧洲钼市主导国际钼市场,中国市场缺乏自我掌控权。尽管从2010年起中国钼产量就已位居世界第一,但因主产矿成本远高过欧洲副产钼矿成本,中国钼市场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远不及欧洲钼市。相较于中国高于10美元的钼精矿成本来说,欧洲生产商4-6美元的低廉成本为其在弱势行情中赚足了主动权。此外,在07年关税调整以前,中国钼出口量较大,在外贸价格方面,始终向欧洲看齐,国内钼价进而也受欧洲钼价波动影响较大。尽管近年来中国钼出口减少,但对欧洲价格的惯性依赖已经形成,以欧洲钼价为风向标成为近三年来中国钼价格走向的重要特点之一。</p> <p><img border="0" alt="" src="http://backoffice.chinaccm.com/C3/image/00511_201177151023.gif" /></p> <p> </p> <p>2011年上半年,欧洲钼市行情低迷,现货交易冷清,钼价不断下跌。中国钼市方面虽有钢厂源源不断的需求,但价格上仍旧惯性追随欧洲市场,因而不断疲软下行。</p> <p> </p> <p>5、国际钼市采购方式转变,引发现货市场危机</p> <p>金融危机后欧洲钼市的大型买家们为规避风险,多选择与供应商签订长期订单,长单量的增大导致钼现货市场的采购减少,旺季不旺的现象也因此出现,钼价在冷清的交易中不断下挫。例如:按照以往行情,6月处于欧洲夏休前夕,国际市场上的主要买家在此时理应积极入市备货,钼市气氛活跃,钼价止跌反弹。但今年行情并未如此。6月大型买家并未如期返场,等待了已久的贸易商们开始恐慌,鹿特丹仓库3000吨左右的库存量让卖家倍感压力,钼价在贸易商的失落中不断下跌。</p> <p> </p> <p>6、突发事件引发市场忧虑。2011年上半年较为引人注目的突发性事件莫过于3月日本特大地震灾害,日本汽车、钢铁以及相关多种行业生产和需求受到影响。对短期以及长期内日本钼供需变化的猜测也引发了钼市的小波动。因预期日本钼需求将有所减少,国际以及中国国内钼价都曾出现短暂下跌,但其后有消息称日本采购商并未因地震的不可抗力而取消订单,市场悲观情绪又有所缓解,钼价波动回到正常轨道。通过以上因素分析,不难看出影响上半年国内钼价走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大部分因素都指向利空,这也就造成了上半年国内钼价走低。预计以上因素在下半年将继续影响着国内钼市场,对此业界人士仍需重点关注,并可借此判断后市走向。</p> <p>(关键字:钼)</p></div> <div class="v2_comtent_info04">(责任编辑:00860)</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