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欧美债务危机频频冲击金融以及大宗原料市场,造成金融市场恐慌,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在此背景下,钼市场也难独善其身,钼价伴着经济形势的动荡而震荡下行,随着价格降幅扩大,对于钼价可能重回08年低点的恐慌情绪也渐渐滋生。市场人士的悲观预期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钼价对经济变化反应敏感
以08年为例,金融危机一经爆发,国际以及中国钼价迅速下跌,08年下半年起国内钼精矿价格就从4000元/吨度直降至1450元/吨度,国际氧化钼价格也由33-34美元/磅钼骤跌至8-9美元附近。其后两年时间里钼价随经济一起缓慢恢复。而今年8月美债危机出现,钼市也迅速做出回应,贸易商对后市信心下降,交易减弱,钼价走低。经济走向牵动钼市神经。
2、当前钼市仍呈现弱势
但从当前钼市行情来看,国际钼市供应充足,但终端需求不多,尤其是现货市场上交易量不大,买家采取长单方式进行原料采购,对现货市场成交以及价格波动形成制约。夏休前后欧洲市场始终处于平淡状态,氧化钼价格在14.5-15美元/磅钼附近震荡,价格一旦涨至贸易商的心理价位,其交易态度就变得谨慎,价格低位震荡局势自然形成,后期市场长期呈现弱势的可能性较大。
3、金融机构不断下调钼价预期
近期美国投行Dahlman Rose将2011年以及2012年钼价预期从前期的18和20美元下调至16和17美元/磅钼;渣打银行也将2011-2013年钼价预期由17.5、19.2、20.2美元下调至16.5、17.3、18.2美元;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部(RBC Capital)将其对2011年全球氧化钼价格预期由之前的25美元/磅钼下调至17.75美元/磅钼……在多家金融机构对钼价预期下调的情况下,业界人士信心受挫,看跌心态增强。
然而,尽管有以上消极因素存在,分析人士指出,当前钼市行情与08年有明显不同。
首先是近两年钼市供应方式的改变。08年金融危机以前,国际钼市场上多以现货交易为主,现货供需关系对钼价影响较大,短期内价格大涨大落现象也屡见不鲜。但08年金融危机过后,钼市买卖双方从危机中吸取了经验与教训,为规避风险,终端用户与供应商之间多采取长单方式进行交易,确保供应的稳定,同时避免价格过度波动给双方利益带来的损伤。
其次是中国在国际钼市上角色多变,其进出口弹性较大,是国际钼市场重要的调节剂。08年的金融危机虽让中国钼业人士损失惨重,但也让中国钼贸易商在国际贸易中看到了更多商机。中国钼产品生产成本较高,钼精矿最低成本在1800元/吨度附近,多数矿山企业成本高达2000元/吨度,折美元成本超过10美元,而国际大型钼业公司的副产钼矿成本远在其下。一旦国际钼价下跌,跌破国内部分矿山底线,中国贸易商则将大量进口国际低价原料,其需求的增多将对钼价止跌起到关键作用。由此来看,钼价重回1450-1500元/吨度低点的可能性并不大。
再次是在心态上,经历了08年的低谷,幸存的钼企抗压能力增强,在市场行情极不乐观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冷静谨慎的态度,这对稳定市场,抑制价格过度波动将有极大作用。
由此来看,尽管当前经济环境堪忧,但当前钼市环境已不同于08年,风险背后的支撑力更强,钼价重回08年低点的可能性并不大。
(关键字:美债 钼 钼精矿 氧化钼 钼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