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加速回落 下月趋于缓和

2011-12-2 0:00:00来源:作者:杨宇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自十月份再度趋弱走低之后,钒市场便始终处于下行通道之中。而进入十一,这种疲软局面不仅没有任何改观,反而是愈演愈烈,钒系产品价位全面加速回落,接连挑战业界心理承受极限。特别是在国际钒市价格大幅下降以及国内钢厂钒铁、钒氮合金采购招标价屡创新低的双重打压之下,钒市场一直无法止跌企稳,其表现无疑成为本年度甚至金融危机之后最黯淡的一月。

钒铁跌入冰点 钒氮低价频现

    十一月份,钒铁市场跌幅较大,主流报价由上月末的9.2-9.4万/吨下调至8.7-8.8万/吨,而实际成交情况则更为差劲。在月初钢厂钒铁采购价已经跌破9万/吨(承兑到厂价)的关口,此后钒铁成交价便一发不可收拾,继续深度下探。而在下旬急剧压低至8.5-8.6万/吨(承兑到厂价)的利空影响下,钒铁市场由此跌入冰点。据本网不完全统计,十一月份钢厂采购招标量相对偏多,累计达到1500吨以上(以Fe50核算)。即使如此,由于对后期走势担忧气氛较浓,再加上临近年底的资金压力和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业界普遍急于降价出货。

    十一月份,钒氮合金市场最终难以持稳,开始了节节下滑之路。尽管本月钒氮合金主流报价由上月末的15.4-15.8万/吨下调至15万/吨以下,但依然未能阻止低价的频频出现。钢厂钒氮合金采购价在月初就已跌破15万/吨(承兑到厂价),同样也在下旬跳水至14.5万/吨以下的价位(承兑到厂价)。据本网不完全统计,十一月份钢厂采购招标量累计应该在650吨以上。不过由于上月钒氮合金厂家成交有限,市场库存相应增加,因此本月招标量的攀升并未使得行情有所起色。而面对最后山东某钢厂14.18万/吨的招标价,业界大多表示不予接受。

片钒有价无市 粉钒不断走低

    原料方面,十一月份片钒市场跟进下行,下游钒铁加工厂家极力压价拿货,有价无市情况相当突出。98%片钒主流报价由上月末的8.2-8.3万/吨下调至月末的7.8万/吨左右,生产企业心理成交价也逐渐放低至7.6-7.7万/吨(现款出厂价)。即便如此,钒铁厂家仍有意承兑付款,并不着急采购。不过鉴于价位已经跌至低谷,片钒企业选择停产减产,而且惜售现象也开始显现。

    十一月份,粉钒市场同样持续萎靡不振,不断走低。98%粉钒主流报价由上月末的8.3-8.5万/吨下调至8万/吨的水平,下游钒氮合金厂家现款采购价则随之降低至7.8万/吨,承兑价略高一些;99%粉钒难掩低迷态势,主流报价由上月末的9.2-9.3万/吨下调至9万/吨以下,实际成交价多在8.7-8.8万/吨,也是承兑付款居多;偏钒酸铵市场低位持稳依然无望,价位进一步下降。厂家折精钒98%不含税报价调整至6.5-6.6万/吨,含税报价为7.5-7.6万/吨。受成本限制,多数厂家采取停产措施,或者压货不出。

国际加快下跌 内销压力加大

    十一月份,国际钒市在十月份回落的基础上再度加快下跌步伐,行情陷入极度低迷的境地。其中MB欧洲钒铁报价由上月末的26.8-27.3美元/千克钒持续下调至24.4-25.25美元/千克钒,五氧化二钒5.9-6.6美元/磅的报价虽然维持不变,但实际成交价却都集中在低幅。美国方面,钒铁市场也因需求下降而继续回落,现货交易价逐渐跌至14美元/磅钒上下。受此影响,国内外钒价倒挂现象越发突出,钒产品出口市场更显冷清,外贸业务多数都早已处于停滞状态,这无形之中加大了国内市场的销售压力。

业界维稳观望,下月趋于缓和

    综上所述,无论是国际钒市,还是国内钒市,在十一月份均出现了大幅下跌的局面,尤其是国内钒价基本到达了近几年以来的最低点。因此市场成本支撑因素凸显,业界维稳观望情绪有望增强。

    不过从当前情况看,即使钒市下行空间压缩殆尽,下月钒市止跌好转仍存在着很大的阻力。一是欧债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震荡不安,大环境缺乏实质性的利好消息;二是国际钒市终端需求虚弱,询盘交易平淡,钒产品出口将继续受制;三是钢铁行业特别是建筑钢本身正值淡季,加之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基础建设力度减弱,钢铁走势难言乐观,钒系合金深受其害;四是无论其他钼铁等特种铁合金,亦或是硅、锰、铬等普通铁合金,在这一波的行情回落过程中,都毫无意外地遭遇重创,部分产品价位陆续滑入低谷,业界由此看弱合金炉料整体市场,抄底囤货积极性大不如前。

    尽管经过了新一轮的价格大幅调整,但预计十二月份钒市场恐怕仍将弱势运行,不过波动应该会趋于缓和,再次盘整的可能性较大。(杨宇/文)

(关键字:十一月 加速回落 下月 趋于缓和 下行通道)

(责任编辑:0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