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制品列入新材料产业重点产品 钼加工产业迎来政策热点

2012-2-24 12:16:34来源:作者:杨晶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工信部下发《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高品质粉及钼坯、大规格钼板、大规格电极、铜钼合金、钛锆钼(TZM)合金、喷涂钼丝以及稀土钼合金列入十二五重点发展品种。

 

钼在我国蕴藏丰富,并被广泛用于钢铁、石化等行业。十二五规划所提及的钼产品为高附加值的钼金属及超合金产品。钼金属业及超合金业对钼的需求量分别占钼总需求量的6%和4%,在钼产业中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

 

据统计,目前我国钼金属产品产量规模很大,其中:钼粉生产能力在12000吨/年,主要供后续产品加工用钼粉和热喷涂用球型钼粉;钼板生产能力为800吨/年左右,主要供隔热屏、钼圆片等加工制品用坯料;钼丝、钼杆主要用于线切割、电光源、发热体、喷涂。线切割、电光源用细钼丝年生产能力为50亿米以上;喷涂钼丝主要用于汽车行业,设计能力约400吨/年。其他钼制品,包括钼坩埚、钼顶头、钼舟、钼电极等,总设计能力220吨/年,其中钼顶头150吨/年。

 

在出口方面,钼金属产品也占据着重要位置。

 

由上图可以看出,自2003年以来,我国钼制品出口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2008年达到高峰7406.167吨,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遭受重大打击,外贸形势严峻,2009年出口量骤减至2085.812吨,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接下来的两年,钼制品出口量逐渐增加,2011年出口量上升至6193.498吨。

 

出于资源保护的目的,政府提高钼出口门槛,在2005年取消了钼铁、氧化钼的出口退税优惠,钼品出口丧失价格优势,不少厂家转而投向国内市场,2003年-2011年期间,我国钼产品出口总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但是部分钼深加工产品仍享有退税优惠,国家对高附加值钼金属制品出口仍旧持放宽态度, 2010年7月15日之前,钼条、杆(简单烧结而成的除外);型材及异型材、板、片、带、箔;钼丝、钼制品,仍享有5%的出口退税(7月15日之后,除钼丝外,全部钼产品取消出货退税),随着我国钼深加工工业的发展,钼制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在逐渐增加。

 

尽管我国钼深加工工业发展较快,需求量也大幅上升,但与国外企业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企业规模小,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品种少,规格有限;产品整体质量存在差距,参差不齐。因此,加大钼加工产品开发力度,调整产品结构,改进生产技术,尽快缩小同国外同类企业的差距,是钼加工业未来的发展目标。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将建立起具备一定自主创新能力、规模较大、产业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体系,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提出,新材料产业研发投入要明显增加,重点新材料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5%。建成一批新材料工程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打造10个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新材料销售收入超150亿元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培育20个新材料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专业性骨干企业,建成若干主业突出、产业配套齐全、年产值超过300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到2015年,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提高到70%,关键新材料保障能力达到50%。 此次《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钼深加工产品列入其中,扶持发展钼加工业,有此政策依托,钼深加工企业应抓住机遇,谋求长远发展。
 

 

(关键字:钼 钼制品 新材料)

(责任编辑:00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