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商务部正调查美韩多晶硅 国内企业复产扩大

导读: 受美国、韩国等国多晶硅低价进口影响,自2011年9月以来,国内多晶硅企业最多时有80%停产。而随着对美韩多晶硅“双反”进入立案程序,如今复产面正在扩大。
关键字: 多晶硅 多晶硅双反

受美国、韩国等国多晶硅低价进口影响,自2011年9月以来,国内多晶硅企业最多时有80%停产。而随着对美韩多晶硅“双反”进入立案程序,如今复产面正在扩大。

9月5日,国内一位多晶硅技术专家向记者证实,在8月份在开的多晶硅企业共计14家,这14家企业分别为:江苏中能、赛维LDK下村厂、重庆大全、南玻一期、昆明冶研、瑞能、永祥、特变电工二期、亚洲硅业、潞安、陕西天宏、洛阳中硅、神舟、盾安环境。

与之相比,今年上半年之时,中国43家多晶硅企业仅有8家多晶硅企业仍处于生产状态。

“因为现在只要现金成本低于销售成本就要重开机器。”该技术专家解释,设备的维护成本、维护现有客户的无形成本、银行的信贷等因素,都需要企业重启多晶硅还原炉和铸锭炉设备。

成都恒海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恒亦对记者证实,如果企业运营和系统控制能力做得较好,目前国内企业的多晶硅现金成本可以做到23美元/公斤,甚至是21美元/公斤,“这个价格足可以与进口的美韩多晶硅产品价格竞争”。

多晶硅行业为化学工业,如果机器长期不运行,就会面临炉体污染和腐蚀等问题,维护成本相当高昂,而目前国内很多多晶硅企业停产期已接近一年。

前述技术专家称,虽然复产面扩大,但基本只开了30-40%的产能,目前能够达到满产的企业仅有两家,即江苏中能和瑞能,“昆明冶研到10月份也应该可以满产”。

“停产期间,很多企业更多做技术改造。”上述专家说,技术改造主要有两方面,一个为提高现有生产设备的稳定性,提高运行周期和转化率、物料的综合利用率;一个为还原炉领域的单位产量、电耗、系统的过程控制,“最终达到设备运行效率的最大化,降低综合成本”。

与企业技术改造同步的是,对美国的多晶硅双反、对韩国的反倾销申请已被商务部立案,而对欧洲的多晶硅双反申请也获得了商务部方面的受理。

两份申请由占国内多晶硅产能的4家企业提出,这4家企业为:江苏中能硅业、江西赛维LDK、洛阳中硅以及重庆大全。

江苏中能硅业副总经理吕锦标对记者表示,为遏止立案后美、韩两国多晶硅突击倾销进口的行为,此次中国多晶硅企业的确向商务部提出对美、韩进口的多晶硅进行追溯征税,以保证贸易救济措施的效果。

在中国商务部对美、韩多晶硅进行贸易救济调查后,来自美韩的10多家相关企业已经登记应诉,目前案件处于正式调查阶段。

不过,自7月20日中国商务部对原产美韩两国多晶硅进行立案后,多晶硅进口迅速攀升。数据显示,7月份,从韩国、美国、德国三国进口量占全部进口量的85.6%。

从价格来看,韩国、美国的进口单价较6月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分别为24.22美元/千克和21.53美元/千克。

“在行业当前的技术能力下,欧盟多晶硅27.5美元/公斤的到岸价格已低于正常价值,对中国多晶硅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中国多晶硅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鲁瑾说。

(关键字:多晶硅 多晶硅双反)

(责任编辑:0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