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要素”已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项目建设的瓶颈之一。记者近日在天工集团采访发现,该企业今年以来实施了一整套土地管理优化法,从空间、时间、技改、规划乃至闲置设备等“存量”着手,千方百计增加土地使用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多重效益。市经信委调研认为,此举有效突破了制约企业发展的“要素瓶颈”,成功经验值得推广。
天工集团董事长朱小坤介绍,所谓“存量增地法”,其实就是在不新增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将现有低矮老厂房全部拆除,按照“集聚升级、控量提质、节能减排”的要求,为天工建设与战略性新兴新材料相关的业务腾出用地空间。为此,需要对现有土地进行科学、集约规划。一方面,提高项目容积率,向空中要土地;同时,尽量开发建设符合条件的地下空间,“入地”要土地。另一方面,下好“拆旧建新”的整盘大棋,包括:对工具老厂房区域进行全面规划;对现工具质检中心至工具三厂、现工具金工车间至五分厂的区域统筹安排,分别建设大型车间;对工具分厂全面重新改组,将工具七、八、九厂,钢丝厂、锻造厂地块重新规划,实现同类产品的集中生产,形成工具工作部、高速钢工作部、模具钢工作部等相互联系的功能区域,进一步缩短了工序产品流转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产能最大化……
企业规划技术人员对上述做法进行了测算,一厂、二厂、五厂、纸盒、金工、检测中心原面积约11144平方米,改建后可达约26300平方米;万家港以北到工具库(主马路两边厂房)约10632平方米,改建后可达约17100平方米。也就是说,在不新增加一分地的前提下,通过拆旧建新,厂房面积翻了一番还多。
空间大了,不仅传统切削工具老产品生产空间有了保证,高速钢的升级以及开发新产品也有了足够的厂房空间。朱小坤透露,他们将引进上马切削工具、特钢生产最先进的装备;同时,逐步淘汰低端产品,聘请高水平的工具专家,开发生产硬质合金工具、粉末冶金工具、汽车刀具等;引进、上马现代化的表面涂层设备,做涂层工具,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品质……经估算,由于土地“增量”,天工的切削工具产能可提升50%以上,高速钢产能可提升30%,模具钢产能可提升40%。
记者采访中还获得一则重要信息:近日,省国土厅、经信委联合出台了《关于鼓励高标准厂房建设 促进产业集聚规模发展 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意见》明确:对现有工业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天工集团“存量增地”的经验值得推广。同时,建议我市在全面落实省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出台配套政策,对利用老旧厂房改造实施技改项目的,在项目审批、对上争取、要素保障上给予倾斜和补助,全力引导企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突破要素制约,实现做大做强。
(关键词:天工集团 切削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