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9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总投资规模超7000亿元的25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密集公布了30个获批项目后,近日,多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再次获批,此举被理解为助力稳增长的又一重要举措。
发改委11月26日发布公告显示,5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获批。具体包括: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总投资为312.4亿元,资本金125.4亿元,占总投资的40%;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工程总投资182.27亿元,工程资本金75.1亿元,占总投资的41.2%;福州至平潭铁路总投资257.3亿元,其中工程投资243.3亿元,机车车辆购置费14亿元,建设工期为5年半。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相关专家介绍,到2015年,全国城市规划交通总投资将达1.2万亿元。到2020年,将有40个城市建设地铁,总规划里程达7000公里,是目前总里程的4.3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是‘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此次项目的集中批复再次彰显投资‘主力军’的发力,这也是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措施。”
记者统计发现,中国轨道交通建设上一次的“井喷”还是在2009年末。当时,在“保增长”的要求下,累计放行了近9000亿元的项目。“而在目前我国经济企稳态势下,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更有利于稳增长的长效持续。”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未来我国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来“稳增长”是否还有潜力?受访专家一致认为,我国未来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具有巨大的潜力。开源证券研究所所长田渭东表示,目前我国地铁和轻轨建设还只相当于欧洲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水平。这说明,未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稳增长”仍有一定空间。
宗良也强调,城轨、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关系民生,目前我国同发达国家仍有不小差距,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他表示,基础设施建设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短期来看,不仅可以改善投资环境、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长期来看也将在改善民生、推进城镇化进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融资问题是项目推进的焦点问题。该如何解决建设中的资金问题呢?
来自发改委数据显示,乌鲁木齐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为312.4亿元。其中,资本金占总投资的40%,计125亿元,由新疆自治区和乌鲁木齐市财政资金共同解决,并由中央预算内投资给予适当补助,资本金以外的资金采用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福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总投资182.27亿元,其中,资本金75.1亿元,占总投资的41.2%,由福州市财政承担;资本金以外的资金利用国内银行贷款解决。
而对于9月份批复25个项目的资金来源,根据发改委官网公布的数据估算,由城市财政部门担负部分约为3020亿元,约占总投资的36%,其余部分来自于银行贷款、轨道交通上盖及沿线土地的开发收入等渠道。
“融资渠道多元化是解决基建项目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加大引进民间投资的力度。”宗良分析指出,除去中央财政拨付的一部分,城市基建主要由地方政府承担,特别是在铁道部退出城际铁道项目后,该类项目融资主体变为地方政府及其背后的融资平台。随着资金需求进一步加大,建立良好的融资平台,同时畅通渠道、引入民间投资尤为重要。
(关键字:发改委 轨道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