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湖北省质检院总工程师张晓黎任组长的总局验收专家组一行5人对国家钒钛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了现场考察验收。省质监局巡视员陈高原出席会议并作讲话,攀枝花市政府副市长刘建明等参加会议。
此次会议旨在对国家钒钛制品质检中心资料、检测能力、业务工作情况进行现场审查,对中心相关人员进行座谈考核。通过验收单位自查、递交申请表、填写技术表、现场审查资料等一系列核实评估,将验收材料进行汇总后上报国家质检总局进行最终批复,以确定验收是否予以通过。
张晓黎在会上介绍了总局关于国家质检中心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说明验收依据、步骤、方法要求及专家分工等情况。他指出,专家组一行来此验收主要是依据国检中心建设指南、07年总局50号文件(验收细则)、08年总局54号文件以及筹建任务书、申请表、验收表等相关文件,对国家钒钛制品质检中心进行实地考察验收。同时为了保证此次验收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张晓黎要求一是专家组务必保证验收的客观公正性,严格按依据办事;二是努力寻找满足依据的客观条件;三是满足抽样的代表性;四是拥有一个充分的沟通方式;五是做好客观、公正的保密工作。他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确定好联络与配合人员、工作场地,以保证专家组平稳顺利地开展验收工作。
陈高原向专家组一行介绍了国家质检中心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国家钒钛制品质检中心不仅是“钥匙工程”,同时也是四川灾后重建国家支持的重大项目,它的成功建成离不开总局、省局的关心帮扶,更是离不开攀枝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它的建成势必将进一步提高攀枝花乃至四川在中国钒钛产业中的地位,同时对改变世界格局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他希望专家组不遗余力地对我们严加要求,加强指导,使国家钒钛制品质检中心在今后的道路上建设发展得更好。
刘建明在会上衷心感谢国家质检总局专家验收组对攀枝花钒钛质检中心的关心帮助,同时恳请验收组对中心建设给予理解和支持。他表示,攀枝花打造“中国钒钛之都”的检测支撑和标准支撑都完全依托于国家钒钛质检中心的建成,为此,攀枝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一是成立了领导小组,动员各部门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共同推进国检中心建设;二是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面支持,在建设和发展政策上全面倾斜,并把中心建设纳入今年全市急难险重任务强力推动;三是选取市中心最优土地建设国检中心试验大楼;四是为国检中心建设全额投入了6320万元资金,全面超额兑现了市委、市政府的承诺。同时他表示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将倍加珍惜这一个来之不易的检测平台,在通过验收后,将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促进钒钛质检中心的发展,继而把攀枝花钒钛产业做大做强。
攀枝花质监局局长冯勇指出,在国家钒钛质检中心建设中,攀枝花质监局将全力抓好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准确把握形势,突出首要位置。中心的建设,符合总局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从促发展的高度,把中心建设摆在质监工作的首要位置,全力抓紧、抓实、抓好;二是全局齐心协力,强力推进建设。把中心建设列为每年工作的首要任务,制定详细的推进计划,集中全系统人力、物力、财力,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建设;三是积极争取支持,形成共建合力。中心得到了总局、省委省政府和省局等相关领导的重视支持,确保了中心建设顺利进行;四是创新思路方法,发挥综合作用。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工作小组、制定详细标准,引进人才等一系列措施,使之发挥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五是谋划长远发展,追求更高目标。制定了“一个定位、两个支撑、三支队伍、四个平台”的发展战略,努力使其真正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国家钒钛质检中心。
会上,国家钒钛质检中心主任罗云川从钒钛质检中心机构概况、人员设置、科研能力、运行状态、影响力和权威性、领导重视、发展规划七个方面简要汇报了中心筹建任务完成情况及能力建设现状。会后专家组对国家钒钛制品质检中心机场路总部和桃源街分部相关实验室进行了实地考察验收。
据悉,攀枝花被誉为“中国钒钛之都”,钒钛资源得天独厚,钒资源储备占全国储量63%,居世界第三位,钛资源储量占全国93%,居世界第一位。2008年9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复同意攀枝花质监局在攀枝花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基础上筹建国家钒钛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目前,国家钒钛质检中心拥有新建实验室18000余平方米,租用实验室面积2395平方米;整合、新购大型检测设备38台(套),现设备总价值达2500多万元;拥有专业技术人员56名;检测能力覆盖23个钒钛制品、304个项目(参数),重点产品5个、关键项目参数40个,关键项目参数均可按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实施检验。
省质监局科技处处长姜德玉,攀枝花质监局副局长唐刚、池勇,国家钒钛质检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建国,副主任杨平、杨涛,以及攀枝花市政府、市发改委、市国贸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相关领导参加。
(关键字:攀枝花 钒钛制品质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