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钢铁将继续遭铁矿石挤压

2013-1-14 9:45:02来源:中国矿业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钢材

2013年的钟声敲响了。尽管世界经济看上去暂时还无法摆脱困境,不过,人们还是渴望,2013年成为全球经济的转折年。

这些年来,中国在逐步地发展和成长,同时也从教训中增长了经验。十八大之后,改革再度升温,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改革的重要性。展望2013年,中国将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多项重要领域的改革。调结构将成为2013年的经济重点,城镇化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国经济将在不停顿的改革中健步前行。

新的一年,仍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经济发展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特别是国际经济环境仍然充满变数,不但在考验中国经济,也同样在考验着中国矿业

钢铁将继续遭铁矿石挤压

回顾2012年的钢材市场,在世界金融危机、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的不利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一年多的持续回落,直接导致2012年国内钢铁市场出现回落走势,总体疲弱。

欧美债务危机拖累国际经济疲软的大趋势2013年难以改变。只要中国因素不刺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种经济疲软的大趋势决定了大宗商品价格只能是继续高位震荡,很难演绎一路上升的趋势。这也决定了国际钢材市场价格将继续演绎小幅波动的态势。这种国际经济的外部环境直接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和钢材出口以及钢材市场的价格走势。

面对2013年钢铁需求低增长趋势,产能过剩必然导致钢厂竞争激烈。钢厂争取合同的过度竞争将成为影响钢铁市场走势的主导因素。成本支撑作用不仅决定了价格稳定度增加,也决定了钢厂在铁矿石价格高位震荡的不利环境下,难以避免呈现行业微利的局面。

另一方面,2012年下半年我国从三大矿山进口比例已经占到全部铁矿石进口量的66%。这就意味着中国钢铁企业铁矿石主要是由三大矿山供应的。中国钢铁企业对三大矿山依赖度太深,钢铁企业既无法保证自己产业链的安全,也控制不了钢铁成本。不仅掌握不了自己的行业命运,而且对下游行业也形成了成本压力。

2012年前三季度,国内重点钢铁企业亏损55.3亿元。特别是三季度钢铁企业严重亏损。一些人认为,钢材市场价格下跌导致钢厂亏损,却忽视了铁矿石成本居高不下和铁矿石价格剧烈震荡对钢厂亏损带来的风险影响。实际上,2011年上半年铁矿石大幅涨价到190美元,推动钢价不断上涨已经就为2012年三季度钢厂严重亏损埋下了隐患。

铁矿石市场资源供大于求的大趋势已经形成。国内有20%以上的铁矿石增产能力,国际上三大矿山也在建设或将要形成几亿吨生产能力。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在2011年是13.3亿吨,2012年前9个月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为9.68亿吨,同比增幅高达16.6%。虽然2003年国产矿平均品位为40%,但到2012年上半年平均品位只有25%。这意味着2011年国产铁矿石只能满足3.3亿吨钢的需求。特别是国内仍有66个近5亿吨产能的铁矿石项目在建或拟建。这近5亿吨的新增产能中,其中有8成为钢厂附属的大中型矿山项目。建成后足可以满足中国未来铁矿石需求增量,还有剩余。国有矿山生产铁精粉的完全成本,在2003年为267.57元/吨,但到2011年为620.16元/吨。这对稳定未来铁矿石供需关系和价格意义重大。

但是这并没有改变目前三大矿山对中国铁矿石市场的垄断供应局面。这就注定了三大矿山虽然没有能力通过推升铁矿石价格逼着钢价上涨,但是毕竟多方力量还是可以让铁矿石价格贴着钢厂的成本演绎。力拓扬言,2013年铁矿石价格还要上升,国内钢铁企业仍将面临沉重压力。

2012年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市场分析普遍认为,我国大力推行城镇化建设,对于正在困境中的钢铁行业而言,将是极大的利好消息。

但是,在满足我国深入推动城镇化进程中所释放的刚性需求的同时,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控制过剩产能成为钢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对各个产能过剩行业发展趋势的预测,制订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这对于钢铁行业的发展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城镇化需求和产能过剩之间并不矛盾。深入推动城镇化进程,我国的钢铁产业发展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只是这样的发展空间不再通过一味地追求量化指标来实现,而是要“实现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总体上看,2012年是中国钢铁业较困难的一年。而展望2013年,尽管宏观层面有不少积极的信号已陆续出现,但也不可过于乐观。
 
 

(关键字:铁矿石 中国矿业 钢材市场)

(责任编辑:00768)